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落户北京市海淀医院

首页 >> 会议报道 >> 正文

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落户北京市海淀医院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38431#
2022-08-06
我要评论

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2年8月5日,由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院区)主办,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专委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振兴与发展工作委员会、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协办的,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脊柱微创暨疼痛康复技术培训示范中心·5G远程门诊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市海淀医院举行。


现场掠影

出席本次启动仪式的嘉宾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专委会委员、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主任狄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西部振兴与发展办公室医卫处田素丽、甄芳芳、王杰、王梅,宣传处曾静洁,主任秘书张听盼,以及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副院长黄慧贤、戴轶,科教办主任王旭,医务科主任李岚,医院办公室主任武海萍,微创脊柱科主任蒋毅等。


黄慧贤副院长主持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黄慧贤副院长主持,她重点了介绍出席嘉宾并对他们表示欢迎。

项目介绍视频


狄森主任作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介绍

“中国健康事业不断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已与一些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发展还很不平衡。”狄森主任在介绍中讲到,基层医疗问题一直存在比较大的短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发起创建的4A级公募基金会,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作为投资促进机构,专门改组成立了振兴与发展委和智慧健康投资促进委,依托资源和资金上的优势,开展了“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医疗卫生专项精准帮扶工程。在帮扶过程中,开创品牌、人才、技术、资金、科研五位一体同步下沉的模式,采用“双主任”制,一年40周下派专家进行门诊、手术、查房带教、科研等,从而实现基层医院专科能力的整体提升。

此外,还通过远程专家门诊、“行走的医院”等措施,很好解决村卫生室“缺设备、缺人才、缺动力”的问题,帮助地方构建县域范围内的三级分级诊疗体系和立体化健康服务与疾病防治体系,让基层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帮扶项目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蒋毅主任作合作项目介绍

“本次合作为一揽子合作项目,是基于对基层医院的重点帮扶,通过远程门诊、示范教学、实习进修、基层带教等模式来建立北京与基层医院的互联,完成基金会技术帮扶的初心。”蒋毅主任在合作项目介绍中指出。

此次成立仪式重点有四个项目:第一是成立脊柱微创暨疼痛与康复示范中心,即牵头全国微创知名专家,整合医疗技术依托北京市海淀医院建立培训中心,为北京乃至全国的基层骨科、疼痛科、康复科等医生提供优质的培训计划和实操训练。第二是建立5G远程门诊(会诊中心),提供多学科远程交流、远程医学教育、远程查房、诊疗示教、医疗研讨等项目。第三是引进“宜键180通联系统”,该系统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建立的集合医疗通讯、快速筛查与诊断、云端会诊等功能的智能化诊疗设备,被称为“行走的医院”。第四是实施心血管微创技术示范中心与高血压慢病管理计划,即携手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培训教育、临床教学、手术指导等学科建设,提高基层的微创医疗技术,实现规范化诊疗建设的创新型帮扶模式。


张福春院长作总结发言

“国家级医学中心专项精准帮扶工程落户北京市海淀医院,其意义非凡。”张福春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该工程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做了很多工作,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改革发展之路。

他回顾了北京市海淀医院一路走来的发展史,不管是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还是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都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不同的活力。特别是在近年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海医人彰显出医者的仁心和担当,获得了区域内外人民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张院长表示,北京市海淀医院作为首都医疗单位,未来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前提下,还将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着力解决人民就医难的问题,护佑人民健康。


签约仪式掠影


揭牌仪式掠影


启动仪式掠影

狄森主任发表感言(视频)

张福春院长发表感言(视频)


与会嘉宾合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该工程的落户将进一步深入合作,通过品牌下沉、培训教育、人才培养和临床技术指导等帮扶措施,提高各方面诊疗技术能力,尤其是在微创医疗技术方面;推进在国内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的应用,真正做到科技惠民、精准医疗,解决基层医院品牌、技术、人才、科研等方面困难;提升其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救治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帮扶地区实现“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的目标。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