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人心,汇集力量——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一届创伤骨科大会再创辉煌

首页 >> 会议报道 >> 正文

聚集人心,汇集力量——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一届创伤骨科大会再创辉煌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33699#
2018-03-24
我要评论

七位院士坐镇盛会

百余巨擘贯穿始终

数千同仁紧盯热点

共析创伤临床疑难

大会现场

2018年3月24日,解放军总医院第十一届创伤骨科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国内外的157名知名专家及3000余名国内骨科医师参与此次为期两天的盛会。

大会主席唐佩福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唐佩福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并介绍了出席大会的王正国、邱贵兴、樊代明、付小兵、戴尅戎、夏照帆和张英泽等七位院士,宣读了卢世璧院士的致电贺词。

唐佩福教授对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前辈张伯勋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名誉主任王岩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姜保国教授,AO亚太区主席、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曾炳芳教授,中国医促会创伤骨科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张长青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刘璠教授,AO中国区主席、北京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教授,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吕德成教授,《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辑部主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主任余斌教授等创伤骨科前辈,以及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少将等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感谢。

大会主席王岩教授致辞

“11年来,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借助国际医疗仪器设备展览会进行创伤骨科的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影响力越来越大。”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王岩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大会的发展历程,对业内同道多年来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

解放军总医院任国荃院长致辞

在开幕式致辞中,解放军总医院任国荃院长也对该院骨科现今的成就感到自豪:“我院骨科的发展历经一代代的传承,从临床技术到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已在相关领域占据国内领先位置,某些技术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体现了一代代骨科人的成长。”他期望该院骨科同仁继承已有的成就,适应当前学术发展大势,继续创造辉煌。

张英泽院士致辞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英泽院士已连续参加了11届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大会,他亲眼目睹参会人数逐年递增,授课内容年年更新。张英泽院士代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致辞时表示,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大会不但对军队创伤骨科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也极大促进了全国创伤骨科事业的进步。

邱贵兴院士致辞

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院士也见证了这一盛会的整个发展历程。“从2008年第一届大会开始,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大会已成为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盛会,说明时间虽然过得很快,但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的发展更快。”他在致辞中表示,这些成就的取得与近十年来我国创伤骨科领域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的学术繁荣大背景,以及我国创伤骨科界的团结协作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解放军总医院骨科自身所具备的学科发展优势以及学科带头人密切相关。

大会现场

大会现场

在24日的学术讲坛上,院士们站在骨科发展潮头,就科技创新、学科交叉、医学人文等话题,作了高瞻远瞩的前沿报告。那些引领着我国创伤骨科发展走向的学界大咖们,则就该领域的临床热点、争议话题、疑难病例进行了深入讨论。

戴尅戎院士授课

戴尅戎院士在题为《医学提升的下一个风口》的报告中,着重展望了颠覆式创新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指出过去40年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互联网、数码设备、基因测序、社交网络等六大科技的进步,已为医学的重大转折打下基础,医疗健康领域向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进军的曙光已现。

樊代明院士授课

樊代明院士结合其夫人在一次骨折术后的康复过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他所倡导的《医学的系统论与整合观》。他认为,医学缺整体观,医将不医;医学缺发展观,医将不准;医学缺医学观,医将不顺;医学缺整合观,医将不灵。因此,有必要发展整体整合医学。

王正国院士授课

王正国院士在《转化医学——从基础到临床转化的“新常态”》的报告指出,在我国每年取得的约3万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平均转化率仅为20%,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更是不足8%。今后,转化医学与数字医学、精准医学、循证医学等会更紧密合作,不断拓宽其研究领域。

付小兵院士授课

付小兵院士向大家介绍了《再生康复医学——实现完美修复与再生的必由之路》。他说,再生康复医学就是利用再生医学和康复医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治疗理念,达到损伤组织解剖结构和功能的完美修复和再生。其中,声、光、点等物理和生物治疗既是再生的刺激方法,又是康复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再生康复医学将给人类健康带来20年高质量的生活空间。

张英泽院士授课

张英泽院士在演讲中介绍了《鹰眼系统在创伤骨科的应用》。这套由其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鹰眼系统=X线+实时光学视频+实时导航技术,它实现了术中实时导航,大大减少了术者在术中X线的摄入。张英泽院士以此鼓励中国骨科医生,要敢于走自己的临床创新之路。

夏照帆院士授课

夏照帆院士讲授了《皮肤及软组织损毁伤的修复》。皮肤及软组织损毁伤是创伤骨科及骨肿瘤科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难题之一,夏照帆院士结合大量的病例,展示了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自主创新研发的人工皮肤的临床应用情况。她证实,这种人工皮肤的术后存活率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同,但是抗挛缩能力明显优于进口人工皮肤。

王岩教授授课

王岩教授作了《强直性脊柱炎晚期脊柱、关节畸形的综合外科治疗》的报告。他指出,强直性脊柱炎(AS)的综合外科治疗从早期的循证医学研究,已进入AS脊柱后凸畸形分型及单纯后路3D精准脊柱截骨技术(VCD技术)阶段,AS关节挛缩融合矫形策略及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姜保国教授授课

姜保国教授汇报了《中国交通发展与公众健康》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拥有2.46亿辆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致残致死率很高,而农村地区伤亡比例更高。经过其带领团队开展的《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项目,中国已建立区域内闭环式二级创伤救治体系,急救反应时间由24.24分钟缩短至10.32分钟,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率由33.82%降至20.49%、未来,中国将构建严重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建立国家创伤数据库,建立专业的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院内专科救治团队,建立规范的区域性创伤急救体系。

刘璠教授授课

刘璠教授结合多宗临床病例,讲解了《胫骨畸形愈合、骨不愈合治疗的循证医学结果》。畸形愈合、骨不愈合是骨折治疗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刘璠教授以胫骨骨折术后畸形愈合、骨不连为例,介绍了骨折愈合中的“钻石”理念、畸形愈合和骨不愈合的治疗方法、手术适应证和计划,并客观评价了相关辅助疗法的效果,以及畸形愈合的矫正手术策略。

张长青教授授课

张长青教授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治疗策略》的报告中,着重介绍了股骨颈骨折的切开复位手术技术。他指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技术仍然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技术有关,通过前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解决股骨颈骨折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手段。

吴新宝教授授课

吴新宝教授讲述了《老年骨折手术治疗的问题与策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由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逐渐增多,老年骨折病人存在基础病多、骨折后基础病加重、会诊频繁、不能忍受长期卧床、骨质疏松骨折治疗困难、再骨折发生率高,术后康复缺乏使功能恢复差等诸多问题。为此,治疗策略上需采取多科室合作(MDT)治疗老年骨折,早期活动以尽快恢复伤前状态,重视骨质疏松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预防再次骨折,并加强老年骨折术后康复。

余斌教授授课

余斌教授分享了《骨折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根据2017年AO组织制定的骨折术后感染的专家共识,符合以下4项之一即可确诊骨感染:组织病理学、与骨或者内植物相通的窦道、术中发现脓液、细菌培养阳性。感染范围可通过MRI、PRT/CT判定,出现红辣椒征需彻底清创,骨折愈合、内固定稳定和感染成都决定了内固定的去留。

唐佩福教授授课

唐佩福教授结合空心钉治疗股骨颈不稳定骨折、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颈不稳定骨折的病例,在此作了《股骨颈骨折手手术治疗——思考与技术创新》的专题报告。他在报告中分享了该团队创新设计的股骨颈新型解剖锁定滑动钢板的临床优势,指出对年轻患者的不稳定骨折,该设计可以增加固定后的稳定性,避免术后内翻移位,减少股骨颈骨折的初次置换;对老年患者的稳定骨折,该设计可增加固定后的稳定性,避免术后内翻移位和过度短缩,避免股骨颈骨折的返修置换。

大会现场

上午的大师讲坛异彩纷呈,深刻启迪了与会者对医学理解广度和创伤骨科诊疗深度的认识。在下午的病例专场,手腕组、肩肘组、骨盆髋臼组、髋部组、膝部组和足踝组接连抛出一系列难题,专家们在王秋根、吴克俭、王蕾、柴益民、吴新宝、朱仕文、唐佩福、纪方、潘志军、俞光荣、武勇等教授的带领下逐一讨论,抽丝剥茧,点明化解难题的正确策略。

25日,大会还将分膝部、手腕、骨盆、足踝和肘部五组,在巅峰论坛上演一出出唇枪舌战的学术大挑战,国内最顶尖的创伤骨科专家将悉数莅临现场,热议上述部位骨科手术入路的手术经验和发展趋势,感兴趣的创伤骨科同道欢迎去这些教育专题化、经验分享化的高端交流平台品尝学术“大餐”。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