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4日,“江苏省首届Ilizarov外固定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论坛”在江苏盐城胜利召开。本届论坛由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同洲骨科医院主办,历时一天,来自江苏各地及周边省市的代表一百余人参会,开幕式由江苏省盐城市医学会骨科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主任郑闽前教授主持。
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ILLRS)中国部、国际Ilizarov技术研究协会(ASAMI)中国部、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矫形外科主任秦泗河教授致开幕词。《中国上肢外科杂志》总编,《实用手外科杂志》前总编张咸中教授致开幕词,并介绍了《中国上肢外科杂志》创刊的背景和初衷。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盐城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盐城同洲骨科医院院长赵玉华致欢迎词。之后,论坛徐徐启幕。
秦泗河教授致辞
《中国上肢外科杂志》总编,前任《实用手外科杂志》主编,张咸中教授致欢迎辞
赵玉华院长致欢迎辞
论坛以精彩的学术讲座,形式展开,展示了外固定肢体矫形与功能重建领域的国内外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一连串的病例讨论将论坛推向高潮。
秦泗河教授发言
秦泗河教授就《肢形态与功能重建——系统创新带给骨科的启示》,对肢体及肢体重建的概念做出详细的解说,图文并茂,高屋建瓴,并对中国特色的肢体重建宏观创新概括了以下几点:
1.引入达尔文进化论,提出并践行“肢体自然重建理念”
2.“发育学”引入临床-动态追溯个体受精、出生、成长、衰老的过程。
3.主持完成Ilizarov技术中国本土全面转化,并通过案例进行详细的解说。
4.引入应力控制、组织再生重建理念。制定“肢体形态与功能重建16字箴言”:医患同位、时空一体、应力控制、自然(生态)重建。
5.下肢重建原则“简约”表达:“一路、两线、三平衡”原则。
6.成立“外固定与肢体重建专业委员会”,一个全新的交叉学科,使外固定肢体重建学科,在中国大地蓬勃兴起,赢得国际话语权。
刘方刚教授发言
南京军区第359医院骨科主任、全军肢体伤残治疗中心主任刘方刚教授为论坛会致欢迎辞,并就足踝畸形分类及案例进行演讲。
桂鉴超教授回答提问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委员、肩肘外科协作组委员、江苏省骨科学会足踝外科学组组长、南京第一医院骨科桂鉴超教授演讲《平足症诊断和治疗》,并与大家讨论病例,各位专家针对复杂病例层层剖析,大家由衷的感到足踝外科疾病在肢体重建的角度审视变得如此简单,外固定赋予肢体重建无限的生命力。
臧建成教授发言
中国康复辅具协会肢体功能重建与外固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肢体延长与重建学会(ILLRS)中国部委员,国家康复医院矫形外科臧建成医生正在讲课中,他的题目是《脊柱裂足踝畸形的诊断和治疗》。近年来虽然脊柱裂的整体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脊柱裂相关的足踝畸形矫正及并发症治疗并未普及,由于在足踝畸形同时伴有感觉障碍,平添了矫治的复杂性,臧医生汇报了700余例的治疗经验,并对脊柱裂足踝畸形矫正做出了整体规划,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宋文超教授发言
河南郑州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郑州市创伤显微外科研究所所长宋文超主任就《皮肤牵张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简述了发展简史、新技术的应用案例。Ilizarov理念创新的应用到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不用皮瓣和植皮即可实现皮肤的再生,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显微外科的软组织修复观点。
韩义连教授发言
北京年轮中医骨科医院副院长、中国骨科医师学会肢体延长与重建学组委员韩义连教授主持了疑难病例讨论,并针对青少年复杂髋关节疾患,汇报了“Ilizarov髋关节重建术”的原理、适应症和手术经验。当青少年严重髋关节疾患,无法应用关节置换等方法治疗时,这项技术无疑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挽救措施。
张定伟教授发言
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张定伟副主任医师演讲Ilizarov微循环再生技术在缺血性足病中的应用,赢得阵阵掌声。在濒临截肢的糖尿病足治疗手段里,Ilizarov技术占有重要的位置,常常获得优良的效果,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显示可以促进微血管的再生重建,从而改善末梢的血液循环。
下午5点,论坛接近尾声,代表们依然兴致勃勃。
赵玉华院长致闭幕词
本届论坛圆满落幕,有幸得到中国骨科医师协会外固定肢体重建委员会和中国康复辅具协会肢体功能重建与外固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会议全面展示了现代外固定(Ilizarov)技术体系、牵拉组织再生技术(DH)及骨关节形态与功能重建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器械,展现出其独特医学魅力与神奇疗效。这是江苏省首届以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实用技术为主题的有极高学术价值的盛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