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段前路颈椎自锁式融合器融合术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

首页 >> 文献期刊 >> 正文

双节段前路颈椎自锁式融合器融合术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

第一作者:杨洋 编号 : #127553#
2016-04-13
我要评论

杨洋  黎庆初  朱召银  刘则征  闫慧博  尹刚辉  吕海  金大地


目的:观察应用自锁式融合器行前路颈椎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160例接受ACDF的双节段颈椎病患者,其中应用MC+融合器(单锚定组)78例,ROI-C融合器(双锚定组)82例。测量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的影像学参数,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height of operation segment,HOS)、椎间隙角度(angle of operation segment,AOS)、C2-C7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及T1倾斜角(T1 slope,T1S),并应用Erk五度分级法评价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植骨融合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160例患者各时间点影像学参数间的相关性;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同时间点两组间各影像学参数的差异;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时各参数进行对比;两组间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融合等级对比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组内融合等级对比运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术后随访13.42±6.01个月(6~31个月)。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S与C2-C7角、C2-C7角与T1S、AOS与T1S、T1S与 C2-C7 SVA均呈正相关(P<0.01),C2-C7 SVA与AOS、C2-C7角均无显著相关性(P>0.01)。术后3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OS、AOS、C2-C7角及T1S较术前均有增加(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双锚定组AOS、C2-C7角及T1S均高于单锚定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融合等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等级较术后3个月时下降(P<0.05)。


结论:应用两种自锁式融合器行双节段ACDF均可恢复手术节段椎间隙的高度、角度以及颈椎曲度,ROI-C融合器较MC+融合器对维持术后手术节段角度及颈椎前凸更具优势。ACDF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可能引起胸椎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变化。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