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丈夫陈竺:缘自实验室的爱情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我和丈夫陈竺:缘自实验室的爱情

来源:中国青年网 编号 : #127299#
2016-03-20
我要评论

我和丈夫陈竺的爱情缘自实验室,准确地说,缘于我们的导师王振义教授的一句话。王教授曾经预言:“赛娟不逊于陈竺,不远的将来,她肯定也会成为一名院士。”

当时我和陈竺都是王教授带的研究生。陈竺是男子汉,对王教授的预言嘴上没说什么,心里想:看谁比谁强,走着瞧!

其实我的基础并不好。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从小喜欢看书的我初中没毕业就成了纺织女工,直到1972年才有机会到大学读书,毕业后分到上海瑞金医院当医生。197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刚恢复,我以第二名的成绩成了著名血液病专家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后来我才知道,所谓“第二名”其实就是最后一名,因一向要求严格的王教授只招两名研究生,另一个研究生——那个第一名,就是陈竺。

我和陈竺当时的全部想法,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资源来学习。

陈竺长得挺不错,但话不多,挺深沉的。工作之余我有时想和他聊聊天,可他只知道埋头做实验,闲下来就看书,没有主动和我说话的意思。日子一久,我觉得我可是个女孩子,你要不说话我也懒得开口,但并不代表我这个第二名应该向你认输。

后来和陈竺相处久了,我们之间的话也慢慢多起来,原来他是个挺风趣的人。永远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工作完,教授因事离开后,我和陈竺坐在实验室门前的小院子里乘凉,喝着清茶,各自说着自己的过去。

那是我们工作外的第一次长谈。陈竺告诉我,他的起点也不高,条件甚至比我还差。他是69届的初中生,事实上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后来在插队落户时通过自学,也才得个中专文凭  朴实、坦诚、勤奋……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我和他有着许多相同的特质,并被对方深深吸引,产生了难以言传的好感。渐渐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繁忙的工作和实验之余,陈竺管不住自己的眼睛了,有事没事都往我这边瞅,就连王教授都看出点名堂,常常轻咳一声,要他专注于实验,闹得我一个大红脸。

捅破了这层纸,陈竺胆子越发大起来,只要有时间和机会,他一定拉我去听音乐会,或到外滩散步。我没法拒绝,也不想拒绝……硕士研究生毕业那年,在收获学业成果的同时,我和陈竺的爱情也瓜熟蒂落,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婚后,我与陈竺的父母、著名内分泌专家陈家伦和许曼音教授相处得非常好,关系一直很融洽,置身于大家庭浓浓的科研学术氛围里,非常温馨。记得当时,我们家形成一个习惯,白天上班,晚饭前后全家围在一起看电视新闻,边看边聊天,其乐融融;9点钟声一响,电视应声关闭,我们全家人个个忙碌起来,各自趴在一盏小台灯下,有的看书,有的写文章或备课,直到深夜……

我们家好几次被评为上海市卢湾区“读书乐之家”、“五好家庭”。

在多年的共同追求和生活中,我们夫妇间有争执,更有彼此深深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次,陈竺因实验操作不慎,导致一个数据出现错误。事先陈竺并不清楚,兴奋之余他向外界通报了所谓的重要发现。事后陈竺非常痛苦,并想用辞职来惩罚自己。当天晚上,我发现他的辞职报告后,真是心疼极了,因为只有我才清楚地知道,丈夫是多么爱自己的工作,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多么的痛苦!

于是我和他聊了整整一个晚上。我们共同回忆起读书时的美好憧憬、研究开始时的艰苦岁月,实验失败时的痛苦反思,吸取教训后的振作重来……终于,陈竺解开了心结,撕掉了辞职报告。真的,一个坚强的科学追求者,有时候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那样无助;但丈夫更懂得,真正的好孩子更知道如何改正错误,而不是逃避!

从此他以更加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投入到科学实验之中,不断涌现出新成果,再也没有出错——那块绊倒他一次的石头,没能将他第二次绊倒。

因为忙,在生活上我不能像许多贤惠勤劳的妻子那样体贴入微地照顾丈夫,这一直让我感到很内疚。陈竺有高血压,身体一直不太好,特别是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后,工作更忙了,压力也更大,我们分开的时间也更多了,作为妻子,我最担心的是丈夫的健康,他太忙了,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上不能照顾自己。陈竺却总是安慰我:“上山下乡都去了,还有什么苦不能吃?没关系的。”

2004年初,我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丈夫那天一定也得知这个消息,我期待着第一封电子贺卡是丈夫发来的,因为当年教授预言我会成为院士,现在预言成真。

丈夫的电子邮件果然如期而至,一句“祝贺你,你行!”让我满脸泪水。

我们实验室的爱情有了丰厚的回报,事业、家庭、理想……每一样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我会更努力地工作,也会更热情地拥抱生活。(作者:陈赛娟)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