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首页 >> 文献期刊 >> 正文

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第一作者:俞银贤 编号 : #126852#
2016-02-15
我要评论

俞银贤   易诚青   马金忠  王秋根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hip resurfacing arthroplasty,HRA)治疗年龄<60岁中青年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4月采用HRA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左髋16例,右髋18例;年龄33~59岁,平均54岁。病因:酒精性9例,激素性8例,创伤性7例,不明原因10例。病程2~11年,平均5年。股骨头坏死改良Ficat分期为Ⅲ期26例,Ⅳ期8例。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Harris hip score,HHS)和改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活动评分评估患者临床效果;术后摄X线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是否发生松动,并测量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和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判断术后有无股骨头假体塌陷。


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0~84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感染、股骨颈骨折、脱位及炎性假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HHS评分和改良UCLA活动评分分别为(95.22±1.47)、(7.70±1.13)分,均显著优于术前的(50.10±2.27)、(3.90±0.90)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0,P=0.008;t=0.830,P=0.003)。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患者臼杯外展角、颈干角及股骨假体-股骨外侧皮质长度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HRA可作为治疗中青年Ficat Ⅲ期或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有效方法。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