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崇拜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生命的崇拜

来源:张光武 编号 : #123400#
2015-09-09
我要评论

  加拿大魁北克省有一座著名的教堂——圣约瑟夫大教堂。说它“著名”,不仅仅因为它有美丽壮观的穹顶,而这个绿色的,令人炫目的穹顶是世界上第二大穹顶,只有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能够与之媲美。也不仅仅是加拿大著名歌手席琳﹒迪翁在此举办过童话般的婚礼,以至于蜂拥而来的婚礼订单要排到数年之后。而最让我感动和震撼的是教堂墙上那一排排五花八门,形态各异的,据说达万余的拐杖和安德烈修士的那颗心脏。

  安德烈修士出身贫寒,心地善良,每天除了要完成圣母院“保安”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利用教堂里的灯油治好了无数身有残疾的病人,声名鹊起,患者蜂拥而来,“门诊量”饱和,而他这一干就是30年。30年中,人们拄杖而来,弃柺而去,积少成多,给教堂留下万根以上的拐杖。更令人感叹的是,安德烈为了昭示他那无私无邪的心灵,逝世前嘱人将他的心脏解剖给世人看。如今,这颗心脏陈列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罐中,安放在教堂的墙上,每天接受着全世界善良人们的瞻仰和膜拜。教堂里这些拐杖和安德烈心脏标本无声述说着他高尚人格和精湛医术,在人们心中竖起一座人格的丰碑。

  作为旅行者,我被这独一无二的教堂所吸引;作为骨科医生,职业习惯,不由使我思考两个问题。第一,这些患者可能患有哪些疾病?诊断是什么?第二,安德烈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治疗疾病有何启迪?

  我想,患者拄拐就诊,最大的可能是脊柱(如腰椎间盘病变等)和下肢疾病(如骨关节炎、韧带及半月板损伤、下肢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肢体疼痛和功能障碍。上述两大类疾病可能的治疗思路,一是手术治疗,但在100多年前,安德烈不可能做到,他也没有条件为患者行手术治疗。二是保守治疗,即应用药物、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方法治疗疾病。史料记载,安德烈就是用教堂里的灯油为患者治疗疾病。由于灯油肯定不能作为药物口服,我想,他一定是利用灯油的热效应原理,施予体表,达到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这与今天我们应用各种仪器,在病变局部加热和蜡疗等物理疗法原理相近,异曲同工。

  祖国医学认为,肢体疼痛源于“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应以“活血化瘀”,“通筋活脉”施之。局部加热可以活血化瘀,疏通筋脉,使气血相通,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现代医学也认为,对于部分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肢体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通过局部组织加热,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炎性因子集聚,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局部加热就能治疗那么多疾病吗?热疗有那么神奇吗?我在问自己。我觉得,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影响着疾病治疗的效果。

  一次去江西讲课,热情的主人带我去当地的名胜——龙虎山观光。在龙虎山临江拔起的悬崖绝壁上,有着著名的“崖墓”奇观。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先人们将逝去亲人的棺椁,用我们现在都不知道的方法,置于百米高的绝壁石缝中。在能看见的一片石壁上,至少有上百个棺椁遗存。我指着河对岸另一座石壁问导游:“那座山上有崖墓吗?”

  导游回答:“没有,那片石壁向西,背阴”。

  “为什么?”,我问。

  “因为我们的先人崇拜太阳,他们的棺椁一定朝向东方,朝向太阳。他们认为,太阳代表着光明和热量,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导游回答道。

  “光明和热量,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我回味着这句话。

  对啊,用“热量”治病,不仅可以加速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变组织代谢状态,还涉及人的精神层面。热量会激发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会使人们减轻对疾病的不良感受,会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耐受能力。这时,温热疗法对疾病而言,可能已经上升为信仰和精神崇拜层次,一个应该由哲学家、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研究的问题。远远超出医学专家关注的范畴。

  对太阳(光、热、火的表象物)的崇拜中外皆有之。太阳崇拜源于人类对火的认知。火,震慑了野兽、烤熟了食物、驱散了寒冷,使人类更容易生存和繁衍,火,化解了漫漫黑夜,使人类精神振奋,对“明天”及未来抱有希望。所以,科学家无不把学会使用火作为人类进化的标志性事件,这也就不难理解人类太阳崇拜的产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为一个名叫”颛顼”的上古时代崇拜太阳的部落首领。屈子的“离骚”开篇就将自己比喻为太阳崇拜者的子孙,可见对太阳的向往和崇拜是屈子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

  在古希腊神话中,少不了太阳神阿波罗的故事。阿波罗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是人类保护神、太阳之神、消灾弥难之神。为何人们对阿波罗情有独钟?因为人们的灵魂早已乘上阿波罗驾驭的太阳车飞驰而去。

  同样,对太阳的崇拜还体现在分布于世界各地“太阳神庙”的建造上。埃及、印度、土耳其、秘鲁、希腊、黎巴嫩、英国等都有建筑风格各异的太阳神庙。人们在祭祀时,不但将躯体,也将灵魂都交给了太阳。

  “东方红,太阳升……”。这不仅是对新时代的期盼,谁又能否认它给人们的精神注入了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会出现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他们为国家,为民族的奋斗过程,有时的付出会超出身体能够承受的极限,但是,他们成功了。因为他们坚信: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我以为,安德烈修士当年用热疗治愈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的事实说明,疾病的治疗不仅在机体,更在心理。正是当时的人们对安德烈的信赖和对宗教的崇拜,放大了热疗的“正疗效”。此时,体表温度的升高激发了灵魂深处对治愈疾病的的渴望,人们更容易相信“热量”在治病中的特殊作用,愿意接受更好的结果和预期。这时,灯油加热的效应不仅调整了病变的局部病理生理过程,更改变着患者的心理,激发了人们战胜病痛的“潜意识”。安德烈的“医学实践”穿越了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医学三大医学模式,与1977年由美国学者恩格尔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此时,疾病的治疗已从“驱体”,深化到“心理”;由“医术”,升华为“哲学”。而医学模式的确定和转化正是哲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反映。

  太阳崇拜的激发,使信徒们丢弃了拐杖;百尺悬崖上朝阳的棺椁,使逝者后裔对未来充满期望。太阳、光明、热量,永远是人们精神动力,力量源泉,治病之本,希望所在。在今天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患者及医生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等因素对疾病疗效有明显影响,这就对医生们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和人文思维的要求。医生们面临的是有复杂社会背景的“人”,需要我们倾听、理解、交流和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讲,许多疾病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疗方法,在不同人身上会有各异的结果。所以,医生最重要的工作是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精神动力。他们不仅“看病”,更要“看心”;不但“爱病”,更“爱病人”。通过医生们的语言、医术、爱心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潜意识”成为当今医疗活动的核心。吴阶平先生将其归结为“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艺术的服务”。也就是说,现代医学要求我们,在治疗“人得的病”时,更应关心“得病的人”,这才是现代医学行为的真谛。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