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读懂广东上半年医闹情况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多图读懂广东上半年医闹情况

来源:南都数据新闻实验室 南都记者 阳广霞 通讯员 吴欣 编号 : #122818#
2015-07-30
我要评论

  今年上半年,广东和谐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东医调委”)在广州、佛山、惠州等12个地级市的分支机构应急处理了139起医闹案例。这些医闹基本由医疗纠纷引起,多数本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但是到最后却演变成难以收场的闹剧,身处其中医疗机构和患者都要承担部分责任。而这些“闹剧”发展背后的逻辑,也颇为值得深思。


  广东医调委是成立4年的第三方社会调解组织。在今年上半年,广东医调委累计接到医疗纠纷的报案1494件,同比去年下降了近5%,但往年都呈现40%-50%的增长。广东医调委认为,广东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数量正在出现“拐点”,“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广东医调委已在广东省12个地级市,包括广州、佛山、湛江、茂名、阳江、肇庆、云浮、清远、惠州、河源、汕头、汕尾、21个区、县,建立了医调委的分支机构。然而其他11个地级市今年上半年的医闹数据都在下降,而聚集了全广东最优势医疗资源的广州却不降反升。广东医调委主任王辉认为,广州城乡结合部的医疗资源规模正在扩张,但医生水平、技术、与患者的沟通均没有实现良性发展状态,这是医疗纠纷出现爆发增长的原因。


  发展成医闹行为的大约分成三类,最常见的就是侮辱、威胁、恐吓、谩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而最“哗众取宠”自然是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拉横幅、张贴标语或者大字报,以及散发传单、制造噪音、泼洒污秽物等。这些错误行为都违反了《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在医闹中,医调委还发现了职业医闹或者疑似职业医闹现象。在职业调解人看来,职业医闹都有一些固定的模式,有规模、有“章法”,比如打横幅、洒纸钱、摆灵堂,男性指挥、妇女哭闹等,“我们只要看到现场,基本就能判断有无职业参与者。”


  由于医闹发生在医院这样的特殊公共场所,警方介入的可能性很高,而且一般都会使用强制措施来处理医闹事件。以“医闹”的方式来维护权利,这样的做法非常不理智。


  都知道医闹不好,但是为何这么多人还是去闹?

  因为“不闹没钱,闹了才有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而曾经也有一部分医院也担忧医闹“社会影响”不好,而选择和患者、患者家属私了。但是随着广东对打击医闹行为力度的加大,通过医闹获得不当收益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而且部分患者也开始意识到,发生医患纠纷后,经过正常途径进入医调委的调解程序也可以达到他们的期望。广东医调委主任王辉举例,某一起医疗纠纷在通过调查取证、协商后,患方得到了院方7万元的赔偿。但此前患方试图医闹,5天内花销4万,剩余的3万还要和职业医闹者对半分。“其实走正常程序,没必要多出医闹的开销,医闹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


  一般来说,患方发生医闹,多是因患者出现死亡。

  二级医院的扩张速度与其医疗水平的不相适应,导致医患纠纷数量爆发。

  外科、内科、产科是出现医闹最多的科室。这些科室医疗风险高、手术多,病患死亡率也较高,所以医闹常集中在这些科室。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