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兴医疗模式快速兴起,新兴模式一方面是传统医疗的补充,同时也在对传统医疗服务形成竞争。
当前,新兴信息化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和医疗改革的持续稳定推进是当前医疗信息化发展的两项关键动力。新兴IT技术带动新兴医疗快速发展,不仅带动大量的新兴IT需求,而且带来新兴医疗服务市场高速发展,给IT厂商带来新兴的医疗服务市场机会;传统医疗信息系统目前还尚未发展成熟,但是却在面临升级,为传统厂商带来挑战,也为新兴厂商带来机会。
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可穿戴设备医疗、远程医疗等新兴医疗模式快速兴起,新兴模式一方面是传统医疗的补充,同时也在对传统医疗服务形成竞争;中国的医疗改革持续稳步推进,多级诊疗、民营医院快速发展、医师多点执业、疾病相关性分组管理等措施为医疗信息化即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中国医疗信息化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初步建成了支持基本医疗服务的信息系统,包括HIS、 PACS、 EMR、LIS 等系统。但是这些,信息系统之间集成度低,维护难度大,系统支持综合性临床诊断和决策的能力弱,支持临床科研的能力弱,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行效率的潜力和提升医院专业技能的潜力有限。医疗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依托新兴信息化技术而快速发展的新兴医疗和健康服务模式迅猛发展,促使传统的医疗信息化系统还没有来的及成熟之前即面临升级和演进。
用于支撑医改目标实现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在未来几年中预计将逐渐成为关注焦点并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新兴医疗服务模式的崛起将会为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注入新的内容和动力,而政府的PPP项目建设模式则有助于推动区域卫生信息的快速发展。
又合作又竞争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厂商发展的主要趋势。传统解决方案系统的厂商虽然仍旧占有市场优势,但是也面临新兴系统厂商的潜在竞争。PACS专业厂商和EMR专业厂商快速发展,其专业性优势在信息系统升级中显示出来。厂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大厂商收购小厂商成为其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兴的应用如移动应用、数据分析等也带动了新的厂商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并使厂商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医疗IT解决方案2015-2019预测与分析》报告,2014年中国医疗行业IT花费是223.1亿元,较2013增长了14.5%。IDC预计到2019年医疗行业IT花费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25.3亿元,2015至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8%,未来五年的增长速度高于中国IT市场的平均增速,尤其是软件和服务都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至2019年医疗行业IT花费预测如下图所示。
中国医疗IT解决方案2015-2019预测与分析
医疗卫生的政府管理部门已充分认识到新兴技术在实现医改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明确规划要利用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化技术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规划的“信息资源配置”章节提到,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北京、上海等地方卫生管理部门正在制定相关落地规划。这些政策在未来几年中将会加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加速新兴技术与传统医疗信息化的结合。为了推动物联网在医疗业务中的应用,IDC中国计划在八九月份举办主题为“ 构建医疗物联网,实现医疗和健康服务创新” 的2015中国医疗物联网(IoT)高峰论坛,届时将邀请医院院长、科室主任和信息科主任等医疗物联网的使用者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健康管理机构等参加研讨,对于医疗物联网的特征、用户需求、解决方案以及挑战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总结未来发展趋势,供医院管理者和解决方案提供者参考。
“中国的医疗改革持续稳步推进,多级诊疗、促进民营医院发展、疾病相关分组、医师多点执业等措施为医疗信息化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而移动医疗、可穿戴健康管理等新兴信息化系统及其支撑的新兴医疗和健康服务模式不仅对传统的医疗服务带来冲击,而且提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空间。在此背景下,预计2015年三级医院等大型医院的系统集成和升级、CDR和医院集成平台的建设、以及与新兴系统的集成成为重点工作,而新兴系统如何能够提供核心的临床支持成为重要的发展课题。上述传统解决方案市场和新兴解决方案市场都将会为医疗信息化厂商和致力于新兴医疗服务的厂商提供巨大的机会。”——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