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力伤医事件陡升的特殊时期,恰恰对医院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
对于中国的医护人员来说,刚刚过去的五月以及正在经历的六月,似乎是负能量爆棚的黑暗时期。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接连发生了多起骇人听闻的伤医事件,多名医护人员被砍伤。在自媒体日渐兴起的当下,不断在网上传播的暴力伤医事件,让原本没有发生医患矛盾的医护人员身心也备受摧残。
是医院内设立警务室、升级安检级别?还是让医护人员习武防身?仿佛任何应对的方式,都无法彻底破除部分医院医患矛盾和冲突的难题。其实,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恰恰对医院管理部门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
暴力伤医 预防比应对更重要
伤医辱医行为,是医患双方以及整个社会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最近有些猖獗。2014年5月28日,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医生被连捅两刀;5月29日,浙江东阳横店集团医院,护士未能给病人提供餐巾纸被掐脖,送重症监护室;6月3日,保定市容城县人民医院的靖大夫,在参与抢救一位老年重症患者后,遭到患者家属追打;同日,山东德州市人民医院,一男子持刀行凶,2名医护和4名病患及家属受伤;6月5日,福建省立医院五官科李主任在门诊出诊时,被一名携带多把刀具的病人砍断手臂数条肌腱;同日,榆林一初三男生和母亲去医院看病时插队,被医生制止后将医生的左眼球打破裂;6与7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30岁的护士被一名男子用菜刀砍成重伤,男子拒不交代伤人原因……
对践踏法律的伤医辱医行为,只有依法予以惩处,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过,无论任何惩处方式,都是在案发后的应对,而不是在事件发生以前就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杨震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对于暴力伤医事件,预防远比应对重要。
早在数年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就成立了“巴林特小组”,这个小组旨在让医护人员以在工作中碰到的实际事例为讨论案例,围绕在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识别和纠正医患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运用移情、反移情等心理动力学方法分析作为医生或患者对该问题的观点、感受、想象、假设和思考,使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感受,解决自己的困惑,找到医患矛盾的问题所在。
最近暴力伤医事件密集发生,这些事件在社交媒体上不断被同行转发,中山医院已经将两周一次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临时增加了活动频率,目的是为了对受到负面情绪影响的医护人员进行安抚以及进行心理疏导。
杨震发现,采取暴力行为砍伤医护人员的人,多半为所谓“弱势群体”:长年患病或中低收入的人群。因此,预防与此类人群发生正面冲突,是保护医护人员免受暴力伤害的首要做法。近期,中山医院对医护人员进行了紧急培训,培训的基调就是“平和,再平和”。“医院请员工对贫困人群保持宽容、忍耐和谅解,医护人员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不要与暴躁或绝望的人发生争端,避免冲突升级,这是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杨震说。
安保不应让医院脱离医学伦理本质
随着近期医患冲突暴力事件的不断升级,医院是否应提升安保等级在业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院内应增加安检设备,为安保人员配备更多致胜工具,以便在必要时候上演“全武行”解决问题。2013年,国家卫计委曾经发文要求,为了加强医院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医院保安数量不得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20张病床必须配备1名保安。可以看到的是,在各医院按照上级要求配备了足够的安保人员之后,暴力伤医事件并未因此减少。
每一家医院,乃至每一个公民,文明社会的安全需要的是法制的保护,而并非每个个体的武装。“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担负起所应该担负的责任。”杨震说。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医院的本分是医疗。“让医院架机枪、垒碉堡,那还叫医院吗?”杨震说。要求医院过度加强安保力量,只会让医院“看起来很怪”。铜墙铁壁的装扮,给医学带来的伤害,实际并不亚于暴力伤医事件。
“任何形式的安保措施,都不能踏过医学伦理的底线。”杨震说。
他山之石:美国这样避免医护人员受伤
美国的医院暴力也时常发生,而且大多发生在急诊。美国“急诊期刊”曾发表研究报告表明,急诊常见的暴力的原因为:长时间的等待、精神疾病患者、患者有暴力历史,以及受到毒品和酒精的影响。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50%对医务人员袭击者受到毒品或者酒精的影响。美国是如何应对医院暴力的呢?
美国建立“暴力零容忍”的文化对于医院控制暴力事件、保护医务工作者起到了重要作用。医院首先让医疗工作者认同对于“医院内的暴力事件”的零容忍度的文化,让医务工作者了解“医院内任何形式暴力”都是侵害了他们的权利,防止医院内暴力是每个人职责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规章和制度。
常设院内工作安全委员会成为美国很多医院的管理方式,马里兰州更是立法规定医院必须建立院内安全委员会。委员会评估、预防、并制定相应的院内暴力应对措施。医院还会建立起合理、有效的院内暴力事件上报机制。2011年,美国急诊护理协会调查显示,有“合理强制上报机制”的医院比没有上报机制的医院,院内暴力数量低50%。
此外,对于“医院内暴力”的管理工具和具体方法,法律规定无疑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全美50个州中有31个州已经把攻击急诊医务和工作人员定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