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天书病历”惹祸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小心“天书病历”惹祸

来源:骨科在线编辑 李欣 编号 : #121052#
2015-05-25
我要评论

  病历是医疗过程中最平凡不过的,它真实记载了医务人员在诊疗中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等等,不仅是医患的桥梁,有时也是医患纠纷的隐患。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行业规范实施5年 “潦草病历”为何难绝?》一文中,就针对医生病历书写潦草等问题,人民日报记者走访了山东济南多家大型医院,看到不少患者手中拿着的病历字迹书写随意,有的病历只写了几个字,有的则是连体字,如果不结合前后相关意思来理解,很难辨认。

  另有报道称,一网友曾爆料在朋友圈中发过某三甲大医院医生开的病历。病历上短短数行,笔走龙蛇,偶尔还出现几个既不像汉字也不像英文的符号,如同天书一般。他在收到的18个回复中,只有一个人说看懂了几个词,其他人一致表示只认得出日期。

  其实,不仅是普通患者很难看懂医生的“狂草”,有些医生也看不懂同行写的病历,而无法从病历上清楚了解患者的病史。

字迹潦草,阅读困难的"天书病历"(转自<潇湘晨报>)

  

  就医:“天书病历”存隐患
  对此,山东新亮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新亮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病历对医疗、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处理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潦草病历的现象必须制止,否则会引发法律纠纷。”王新亮说。

  正如王新亮律师所言,“天书病历”的确可以让医疗机构蒙受损失、从而引发悲剧。

  2014年11月,北京朝阳法院通报的一起医疗纠纷案例中。2岁男童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后不治身亡,父母起诉医院索赔。因病历字迹潦草、难以辨识,导致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的鉴定中无法识别。最后法庭判医院赔偿40余万元。

  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第八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上开设的“医师维权:现场开庭”中,相关法律部门以真实案例为背景,开设了一场模拟法庭,其中也涉及到患者对医院病历记载不详等方面的指正,而相关医院也因此失误输了官司。

  可见,病历是判断医生对患者诊疗是否有错的重要证据,要求书写详实、工整。如因病历潦草等影响鉴定,法庭将推定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那么,既然要面对如此之多的不利因素,为何医生们还会在病历簿上“肆意妄为”呢?

  诊断:繁忙的工作造就“狂草书法”
  一份完整的门诊病历主要内容除门诊病历封面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单位或住址、药物过敏情况等等)外,初诊患者病历中还应包含“五有一签名 ”,即主诉、病史、体检、初步诊断、处理意见和医师签名,复诊患者应重点记述前次就诊后各项诊疗结果和病情演变情况等,而住院病历的内容则更加详细、复杂。

  众所周知,我国医生的工作都非常繁忙,尤其是大医院,由于门诊患者众多,医生常常忙到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慢腾腾的一笔一画写病历,看不完病人咋办?而因此引发那些排了几个小时的患者抓狂、闹起事儿来咋办?此外,一些医生还认为,反正病历是给同行看的,中间夹杂一些专业术语和拉丁文简写也可以省时省力。

  据报道,有医生以自己为例,在公立医院,他一天看四五十位患者,从问诊到完成病历,每位患者最多10分钟,飞一般的速度也只能飞一般的书写。后来,他跳槽到了私立医院,一位患者可以看半个小时,病历就多为楷体,完整而清晰。

  由此可见,繁忙的工作恐怕是造就“天书病历”的罪魁。

天书病历(孺子牛 画)


  措施: 加强监管推行电子病历
  病历是患者医疗健康档案的重要内容,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有明确规范,要求“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此外,如今的患者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权利,在医疗过程中,认为除医务人员外,自己更有权利知道自己的病情和诊治过程,而“天书病历”则限制了他们的知情权。

  面对医生的“天书”频频被吐槽这一现象,人们不禁要问,在数字化办公的今天,大多医院的处方都已实现了电子化,为何作为重要病情诊断依据,甚至是呈堂证供的病历,还要靠手写?

  对此,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若要改变医生“天书病历”的局面,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加强规范病历书写监管力度的同时推行电子病历。

  综上所述,无论是卫生部门规范、医院管理规则,还是患者要求,甚至是一些医患纠纷案件,都表明病历的记载和书写是否规范并非小事,医生们一定要认真书写,避免引祸上身。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