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言教路漫漫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走过十年

首页 >> 会议报道 >> 正文

医者言教路漫漫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走过十年

来源:骨科在线编辑 赵伟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李妍斐 编号 : #114220#
2014-12-11
我要评论

  2004年10月,复旦大学脊柱外科中心正式成立,并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联合组建了复旦大学脊柱应用解剖实验室,同期举办了第一届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的“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当看到10年当中全国各地已累计有4500多名临床医师(包括大量中西部地区医师)获得了珍贵的针对临床技术的实际操作培训,培训课程从最初的脊柱学习班逐步发展为涵盖脊柱、关节、足踝、创伤(肩肘、骨盆)等骨科各亚专科专科领域,各地要求增设学习班的呼声络绎不绝,港澳台地区的医师也纷至沓来,国际顶尖的Mayo Clinic要求与华山骨科共同主办应用解剖及手术技术学习班,并主动授予在美国认可的继续教育学分(由美国医学继续教育鉴定委员会ACCME颁发),华山骨科团队走上的这条道路极具意义。

  华山骨科的实践是微观的,但它带给医学继续教育事业的思考和正能量,却很有可能是宏观的。所以,以姜建元教授为代表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团队拟以纪念“华山骨科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开办十周年为契机,再次探讨临床骨科专科医师的培训模式。12月11日上午,一场名为“华山论见之二¬—临床骨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再探讨”的研讨会在华山医院应运而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专科医院王岩教授,中国科协原国际部部长吴甘美女士,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兼副主席杨建荣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会长徐建光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教授,上海市红十字会李明磊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鸣女士,上海市卫计委科教处副处长周蓉女士,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袁文教授,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张长青教授等嘉宾汇聚一堂,围绕我国临床骨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展开讨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马昕副院长主持,党委顾小萍书记代表医院致欢迎辞。

出席嘉宾合影

  历时两个月,辗转西北、西南、华北、华东多地拍摄,长达30余小时的采访,记录了十年办班历程与思索的纪录片《医者言教路漫漫》带领我们一探华山骨科十年继续教育之路。伴随培训课程走过10年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教授感慨万千,他用5分钟时间介绍了自己办班10年的心路历程。邱贵兴院士、李明磊副会长、桂永浩副校长、徐建光会长和杨建荣书记的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华山骨科团队缘起临床、扎根临床、回归临床的探索和坚守。

  未能亲临现场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韩启德院士用一段视频表达了对10岁的系列培训课程的祝贺与期待,他说到:“华山医院从2004年开始举办骨科应用解剖培训课程,后来发展成一个系统的、临床医生的培训项目,2007年正式成立了骨科应用解剖研究培训中心,到现在已经培训了4500名临床医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总结出对骨科临床医生重在临床、重在操作的一系列成功经验,为我们临床医生的培训、特别是骨科医生的专科培训积淀了成功的经验。所以这十年的经历是大家努力的十年,我对此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对于临床医生的培养来讲,毕业后的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专科医生培训方面,我们国家还缺乏一个系统的、成功的经验和培训体系,所以华山的应用解剖学的临床医生培训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最近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个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师培训的意见,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专科医师的培训。所以我想,华山应用解剖培训的这个项目和成功经验也一定会对我们国家整个专科医生的培训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经验。我还有一点印象非常深刻,华山从培训课程一开始,临床骨科就和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的教师合作,这是临床和基础结合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把解剖学这个基础学科和我们的临床学科结合起来,对我们开展临床学科的创新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反过来我们外科的应用也给我们解剖和组织胚胎学的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动力。在教学方面,我一直是特别鼓励解剖学的教学一定要有外科医生的参与,我们的解剖学才能活起来,我们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才能增加,而且对于他们将来到临床以后的学习也会有更大的好处。我也希望华山应用解剖的专科医师的培训也进一步和我们解剖学的基础教育更好的结合,这对整个医学高等教育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经验”。

邱贵兴院士致辞

韩启德院士用一段视频表达了对10岁的系列培训课程的祝贺与期待

姜建元教授讲述培训课程的10年发展历程

《医者言教路漫漫》纪录片

  王岩、吴甘美、周蓉、谭鸣、袁文、张长青以及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外科学系主任蔡端等8位教授就“临床骨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再探讨”话题进行讨论互动,见仁见智。

王岩等8位教授热烈探讨临床骨科专科医师培训模式

马昕副院长主持

  作为华山骨科应用解剖培训团队的代表获得第二届周光召基金会临床医师奖的姜建元主任介绍,该系列培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课程不仅仅限于业界最新技术的交流,而是在国内首创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的尸体标本为依托、将解剖学家的积累以及临床专家的经验相结合,通过让全国各地的临床医师“带着问题重新回到解剖室”,达到解剖知识、修炼手术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姜主任认为,如果缺乏前期足够的积累和实践,更新的技术对病人而言也伴随着更多的风险,因此亟待建立临床应用解剖培训体系,帮助医生修炼临床专业技能。

  华山(国际)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PARTI,Practical Anatomy Research&Training Institute)于2007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每年举办学习班逾20个班次。自2013年起,应国际顶尖的Mayo Clinic要求,华山骨科与Mayo共同主办应用解剖及手术技术学习班,并授予在美国认可的继续教育学分。

  华山骨科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带来的思考很多,一是让专科医师的培训回归临床,这是根本,也是初衷;二是医学的传承不仅需要言传身教,更需要模式的不断优化与革新;三是从专业角度看,教育才是提升医疗质量、促进医学发展的基础。这些思考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彰显可贵。

  10年坚守,10年耕耘,源于一个“服务患者,造福民众”的目的,本着一个“注重临床,注重技能”的培训理念,建设了一个设施一流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一支稳定而成熟的培训团队和一套紧扣临床实际的系列培训课程。这当为完善医学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医教协同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研讨会之后,第二十一届全国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顺利开班,学习班秉承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的优良传统,注重临床、注重实践,不仅在应用解剖方面从临床实际需要为出发,以切实解决临床问题为目的,而且在理论授课方面推陈出新、紧扣临床、内容详实,通过授课向学员们教授目前最新的骨科各亚专业方面的技术以及进展,通过学员自己动手在新鲜标本上进行解剖操作模拟手术,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李明磊副会长致辞

桂永浩副校长致辞

徐建光会长致辞

杨建荣书记致辞

顾小萍书记致辞


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