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师多点执业”这一话题引发医生们的广泛关注。此政策的颁布,拓宽了医生就业渠道,但烦恼也随之而来,一些医院院长们担心出现医生出走、医院和医疗秩序混乱等局面。一些医生也暗自担忧这一政策是否会导致自己的“铁饭碗”难保,纠结自己的医生生涯该何去何从。那么,医师多点执业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医生们是更青睐原有医院还是自由执业或自主创业?而这一新政是否能真正为医生松绑?
为此,骨科在线在微信中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多点执业”政策虽好但仍需观望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医生中,有86%认为“医师多点执业” 政策好,并对这一政策表示支持;54.4%的医生认为,这一政策对医生影响不大,并对此政策持观望态度。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医师多点执业作为医改新政,已受到广大医生的关注和认可。这主要是因为:
1、医师多点执业能有效地分流病源,缓解百姓就医难、治病难等问题。由于患者多倚赖大医院、名医生,不信任那些规模小的基层医务人员,从而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而实行多点执业后,一些医院专业科室的知名专家,便可以到基层医院为百姓看病,同时交流中也会将技术传授到基层,可有效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从而增加了基层医生学习的机会,提高基层医生现有医疗水平。同样,多点执业也能有效提高局部区域现有医疗水平。
2、医师多点执业能有效地进行人才交流引进,合理地使用医疗配置,互补医疗不足和空白区域,有利于新技术、新项目的推广,使医疗资源得到最大化充分化的合理发展和应用,能更好更有实效性的为广大患者服务。
3、医师多点执业改变了医生现有的工作状态,由原来在一个固定工作单位工作变成可在两三个地方工作,而我国执业医师法也明确规定:医师在执业的同时允许其在规定的许可范围内可获取适当报酬。故这一政策可有效地提高医生的经济收入,从而提高医技人员的业务积极性。
此外,对于评价这一政策是否可以顺利实施时,61.5%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不确定,能否实施要看具体的执行情况。
由此可见,虽然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优点颇多,但由于推出时间较短且实施状况不明,故对公立医院的医生来说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大多医生对此持观望状态。
愿意选择自由执业但更怕失去保障
对“是否会选择自由执业?” 调查中,46.3%的被调查者愿意选择自由执业;但26.1%的被调查者,也表示虽然想兼职或自己干,但又怕失去保障。可见,大多医生在实施多点执业,选择自由执业的过程中仍然有所顾忌。
对于医生来说,新政的实施无疑是给他们“松了绑”,大开行医方便之门,但在现阶段的医疗体系下,公立大医院集中了所有优质的资源,且大医院患者多、设施条件好,更有利于医生搞科研,获取职称,这些有利条件是民营医院所不能比拟的。
尤其,那些身处大医院、临床经验丰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或重点紧缺人才,由于其在公立医院已建立了一定的地位,职业生涯处于稳定期,选择自由执业或离开所在医院去民营或外资医院的可能性不大。离开大医院就意味放弃一切,未来只有一份高薪,而其他保障都将失去。故自由执业对于很多已经建功立业的医生来显然说动力不足。
如何评判“多点执业”之利弊关系
医师多点执业新政一经推出,便给现有医院《医师管理制度》带来了严重冲击和考验。
首先,新政的实施,尤其是跨省市执业,大大增加了医生的流动性,在拓宽了医生的行医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由于政策上的松绑和行为上的便利,多点执业很可能会导致医生管理的混乱。另外,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设施相对滞后,配套措施尚不完善、无法及时跟进,很可能会增加医疗事故等风险。
其次,多点执业虽然可以增加医生的经济收入,但这仅限于那些知名度较大的专家及有技术特长的优秀专科医生,对于一些基层医生来说,很可能使纸上谈兵。这势必会导致优胜劣汰并加剧医生队伍的两级分化,不利于医师队伍的整体、团队发展;此外,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医生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追求名利,使得原有以患者为主导的社会医学模式变质为以经济利益为主导自主医学模式。将医疗权利、医疗技术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和手段,从而会因此损害医务人员的形象。
因此,在多点执业的实施中,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力度,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恪守、履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执业医师法》的相关规定并主动行使自己的职责,力争使医疗事故风险可能降为最低并在可控范围内。
此外,更要加强医生医德、医风教育,解决好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矛盾,完善我国新型医改体制下的各级医疗管理制度,做到科学分配,有序竞争,保证市场经济对医疗活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多点执业作为我国现有医疗体制新型医改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国民生健康安危、缓解百姓就医难的又一利好政策。它有利于医疗力量下沉,对社区医疗机构及民营医院将带来积极影响。但如何深入开展,全面实施,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仅仅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一大严峻考验,更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积极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