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黄南藏族青年在天津市天津医院和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的帮助下成功接受了双髋关节置换手术,圆了20年来正常行走的梦想。
来自地处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36岁的旦正才让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酸痛不适,当地就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对症治疗,之后出现了双髋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疾病,只能辍学在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双髋关节不能活动,两条大腿紧靠在一起,不能外展、前后迈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迈步行走、下蹲,甚至连大小便都很困难;疾病给他带来很大的痛苦,不能求学,无法工作,甚至无法照料家庭和年仅4岁的孩子,由于缺少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还要四处求医,给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困难,夫妻间经常抱怨、争吵,几乎到了离异的状况。
为了治病,曾辗转过国内多家医院,他的家人还尝试了藏药、泡温泉等多种方法,都没有疗效,反而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解除双髋关节活动受限,只能接受双髋关节置换手术,因无法担负高昂的手术费用,所以无法接受手术。
20年来,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像正常人一样迈开双腿走路。前不久,他遇到一位曾在天津进修过的当地外科医生,经他介绍,慕名找到全国知名关节外科专家、天津市天津医院关节外科主任刘军教授,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伴双髋关节病变”,需要手术解决。
由于长年的病患,造成了他的股骨头和髋臼之间骨性融合,骨小梁与髋关节之间已无间隙,双侧髋关节无法活动,在强直位大大增加了股骨颈截骨的难度。此外由于双髋关节骨性融合,髋臼周缘已看不到明显的界限,无形中增加了髋臼侧手术的难度。刘军教授看到旦正才让的父亲苦苦哀求的表情,年轻的儿子求生的目光,毅然把病人收住院,在病房病床紧张的情况下,特意为他进行加床,让他尽快就医。
病房的医护人员知道了他的情况后,主动为他提供帮助,护士长赵慧雯每天到床前问候,由于他的口音很重,所以护士们每次与他沟通都会叮嘱他慢慢讲话,不要着急,把意思表达清楚,并尽量根据他的习俗,通知医院的营养食堂为他提供可口的饭菜,对他给予帮助。
天津医院考虑到旦正才让的困难及特殊情况,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进行了联系,基金会根据他的情况,认为符合救助条件,为他提供了手术费用和人工髋关节假体资助,总计约10余万元。
为了使他的手术顺利,刘军教授组织全科医生进行多次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手术和功能康复计划。
国庆节后,刘军教授亲自为旦正才让实施了双髋关节置换手术,鉴于旦正才让长期髋关节强直位,导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筋膜和肌肉挛缩,刘军教授术中为他进行了软组织的松解,大大的增加了髋关节的活动度。手术历时6个小时,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二天,旦正才让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下床练习行走,当他像正常人一样迈出了第一步时,20年来的期盼终于实现了,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术后,旦正才让的父亲亲手将从当地带来的哈达赠送给刘军教授及病房护士长赵慧雯,表达对天津医院医护人员的感谢。旦正才让自己的身体刚刚恢复,就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亲手用不太熟练的汉字亲手给医院领导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祝愿天津人民、天津医院的医护人员扎西德勒,在信的落款处按下了自己的指模。
旦正才让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