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师规培新政,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试想一下,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医生”就给你弄刀弄剪的,你敢信吗?而规培从制度上保证了医生的水平,新政对规陪医生的严格要求,更具保障。政策虽好,但如何实施“善待”规培医生的政策和制度必须紧跟其后。
医师规培新政到底有什么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医生的培养五花八门。据说,本科以上的医生略超50%,实际也许更多。但是,各个学校师资不一、要求不一,这造成我国医学生的实习标准和质量差距极大。正是由于各个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极度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医学生毕业后难以即刻胜任临床的一线工作。因此,毕业后的医生规范化培训就显得非常有意义,这将使我国的医疗质量普遍提高、医生临床水平趋于同质化。
与此同时,临床医生规培也是国际惯例。很多国家都有规培,只有经过培训的医生,才可以在医院独立从业和开诊所,而且这是法律要求。如在美国,要成为医生,医学毕业生必须要经过全国性的考试和Match,获得住院医师的机会,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然后通过执照考试,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
我们知道,医学是面对生命的科学,医学也是经验医学,没有一定的临床实践是不能应对变化莫测的疾病的。医生的规培首先是对民众负责,保障患者的权益。其次是对医生负责。
有了水平趋于同质的医生,对于落实医改目标,即缩小区域性的医疗水平差距和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便有了人力资源上的保证。有了“可信赖”的人,再来从人事制度和支付制度上进行改革。当医生多点执业有了政策的保障,医生的社会地位与薪酬水平必然提高。
如何规定规培医生的行医行为?
如果医生在规范培训中没有执业证,那么从事临床是违法的,至少也会引起很多法律纷争。因此,如何规定规培医生的行医行为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否参考美国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允许规培生参加“执业证考试”,可以先考(或领)一个“执业医师证(试用期)”?也就是说,先给规培生发一个执业许可证,允许其从事临床活动,待其完成临床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之后,再换成注册地的、正式的“执业医师证”。这也与“允许居留(绿卡制)”和“永久居留(公民证)”一样的道理,也许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办法。
如何才能把医生规培真正当做国家医生的培养?
把医生规培真正当做国家的医生培养战略,而不是地区或单位的委培,为医生成为“社会人”而非“单位人”奠定基础。这将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解决好薪酬问题。在规培期间,医生的工资水平不能太低,必须保证规范化培训人员的工资不低于同类医生的工资。这既是医生的尊严,也能使培训顺利,保质保量,更使得医生一入门就觉得自己的职业高尚、被人敬重,进而促使自己敬业。
现在,国家对规培生的补贴是3万元/人/年,也就是一个月才两千来块钱。试问,这样的薪酬,规培生还有心思继续参加培训吗?所以,希望国家与各地政府和医院都能共同承担起规培的使命,提高规培生的待遇。
其次,做好培训基地的质量控制。我们经常在讲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可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表现在哪里呢?其实,为社会培养医生就是公立医院的一项公益性工程。不过,我们也要明白,公益性不是医院本身就可以体现的,它必须是由政府的财政来体现。
一个可以接受规培医生的医院应该是很光荣的事情,也是政府必须投入的事情。目前,政府基本没有保证公立医院正常运作所需要的经费投入。那么,在培养合格的中国医生的问题上,政府必须给予这些基地医院足够的投入。此外,培养医生是需要师资的,是需要好师资的。如果没有补偿或补偿不足,规培的老师身兼老师与医生两职,又如何保证规培生的质量呢?
既然规培基地是国家培养医生的基地,那么除了投入之外,也要考核医院的基础与质量。没有投入的考核是难以有好的责任要求与义务的。经过规范化培训出来的医生到底合不合格,还要经过高标准认定培训平台,而国家政府要给钱医院,这样才是国家战略。还有,要培养医院和培训老师“我为国家培养医生”的观念,而不是为某单位培养。如果不能培养规培生的敬业精神,必使他们从业会有加倍“偿还”的心态。这不是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三,规范化培训后,会不会更少人从医?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学医不难,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学医者不是社会精英,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当医生不辛苦,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医生不被尊重。
过去还是有潜力和有潜质的人,包括具备学医的性格特质的人选择学医,后者还是很重要的,这也就回答了医生成才过程与社会回报的关系。医生的成长是需要经过“磨练”的,中国的医生是否还加多了一个“磨难”,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总之,规范化临床实践的培训是学医成才后的最后一次考试,确实是非常辛苦,但也相当需要。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能考上医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如果这种辛苦能够换来将来百姓对医生的尊重,那是十分值得的。
医师规陪新政已发布,接下来就是要看各方的执行情况,希望各方能充分考虑到医师规陪制度的重要性,不断的完善其相关法律条款及制度,保障医师规陪新政的顺利进行,保障培养出合格高质量的人才,把其当成我家医生的培养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