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办医政策落实究竟“卡”在了哪里?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社会资本办医政策落实究竟“卡”在了哪里?

来源:环球医学 编号 : #111471#
2014-09-04
我要评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并提出了“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的目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政策却无法落到实处。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社会资本办医政策的落实?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院长肖正权指出,“从社会资本办医政策的落实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不理想。应该说是迟迟没有落实。”那么,政策落实究竟卡在了什么地方?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政策落实过程中某些部门对民营医疗机构尚存在一些偏见甚至是歧视有关。

“政策无法落实的原因,就好像是有人设置了一个个小门槛,正确但是不合理。”肖正权举了一个关于设备准备入的例子。根据国家关于大型医疗设备准入的政策规定,有一定门诊量的医院才可以配置大型医疗设备,而民营医院由于成立晚等客观原因,无法在短时期内拥有足够的门诊量。没有门诊量,批准使用大型设备则会造成浪费,这样的说法合情合理。但是,能不能反过来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大型医疗设备,又如何让患者信赖,如何吸引患者,吸引医生人才的加入?这样的规定让民营医院的发展壮大陷入了死循环。

对此问题,资深媒体人白剑峰认为,“政策的落地需要相关机构进一步简政放权”。白剑峰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过程就是政府自我革命的过程,简政放权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艰难而痛苦。

在很多民营医院看来,民营医院在政策和实践层面受到的限制,甚至是偏见或歧视来自方方面面。以民营医院发展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医保为例,很少有民营医院可以顺利拿到医保资格,而拿不到医保资格,就无法跟公立医院展开公平的竞争。

对此,肖正权认为“标准是一视同仁,但执行不是一视同仁。对于民营医院,审查部门是拿着放大镜‘挑刺’,发现有一点点问题,就会红牌拿下”。

除了医保的资格,对医保的额度也要平等对待。“不管是什么性质,治病救人是这个行业基本,不能根据所有制的形式确定医保额度。”白剑锋指出,医保的保障程度越来越高,医保的收入已经占到医院收入的50%以上,杠杆作用已经开始发挥,可以用医保来制约医疗行为,但额度也能卡死一家医院。政府在医保审批及额度限定上一定要转换角色,一视同仁管所有人。准入门槛可以降低,但是监管绝对不能降低,而且是要要求更高。

此外,民营医院发展也需要赢得人才。民营医院没有好的人才,很难发展好品质;没有好品质也吸引不来好人才。解放医生,这又是个死结。目前的多点执业政策也是“看起来很美好”,许多医生根本没有时间多点执业,另外,一些单位人的身份仍然束缚着医生的流动。

白剑锋认为,从单位人开始允许多点执业,已经走出了迈向社会人的第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不是一种彻底的革命,只是过渡期。

最终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医生成为自由人,和国际接轨。国际上,所有的国家医生都是自由人,跟律师、会计师是一样的,他们不会隶属于某一个单位,不是某个单位公立医院的私有产品,而是一个公共资源。实现医生成为自由人的目标,打开人才流动的通道,需要公立医院去行政化。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