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应将“手艺”和“机器”结合起来

首页 >> 药械应用 >> 正文

好医生应将“手艺”和“机器”结合起来

来源:环球医学 编号 : #109283#
2014-07-08
我要评论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有人以为,计算机等高科技能解决一切,“手艺”和技能将无用武之地。这种说法靠的住吗?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医生们正从“手艺人”变成“机器人”,这是医学的进步还是悲哀?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仪器和化验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和速度,使患者受惠。但另一方面,也使很多医生养成了简单询问病情后就开单检查、根据检查单开处方的习惯,西医“视触叩听”和中医“望闻问切”,这些凭着医生的感官敏锐与现场技能积累的诊断功夫已大大退化。

比如,曾作为职业标志近两百年、发挥极大医疗作用的听诊器,现已大受冷落。由于诊断过度依赖机器,以丰富临床经验为“底气”,且最简单易行和价廉效高的手头功夫,在不少医院不再是医生们引以为豪的基本功,医生正从“手艺人”变成“机器人”。这不仅是手段变化的问题,更事关医疗质量和患者身心健康,只有将“手艺”和“机器”结合起来,才能锻造好医生。

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强调人体的整体性、人体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共同特征,古代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并不囿于有病部位的治疗,而是主张机体的整体性康复。他们相信“人体是由其本身的各个部分的一致而又交流着的知觉环构成的,当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侵袭时,整个身体都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即使人的很小部分受伤,全身就感到疼痛,因为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医生不仅应当注意有病部位的治疗,而且也应当关爱病人。病人躯体上的不适往往也导致精神上的痛楚,更何况疾病有时被视为上苍对人类不良行为的惩戒,病人从而遭受到躯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所以医生舒缓病人的精神压力也有益于躯体疾病的康复。

古代医生强调对医疗技术的热爱与对病人的热爱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相信医术的目的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或者至少减轻病人的痛苦。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们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于是他们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

20世纪以前,医学技术的进展是相当缓慢的,医生们凭借有限的药物和实践中摸索的经验,为病人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在20世纪,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医学不仅获得了消灭、控制疾病的武器,而且还掌握了操纵生命的密码。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形成的“技术至善论”将人们锁定在医学“能做,必须做”的雄心勃勃的幻想中:人类可以消除一切病痛、人的所有器官都象机器的零件一样损坏后可以更换。新技术对医生的行为和医患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断更新的诊疗技术导致了医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病人床边聆听病人的陈述和与病人交谈。医生更加关注躯体问题而忽视病人的情感,因为躯体问题能被测量,情感问题则不能,而且医生们相信如果躯体问题解决了其它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简而言之,现代医学试图以技术去消解医学的非技术维度。

但先进的工具固然可以帮助减轻人的负担,但绝对无法完全代替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同样重要。

据报道,江苏省人民医院在年轻外科医生中举行手头基本功大比武,切开、止血、缝合、结扎等手头硬功夫引起年轻医生们的兴趣。事实上,经常开展类似的劳动技能竞赛,非常必要。医生们不能只依靠“机器”,应将“手艺”和“机器”结合起来,医学应更具人文精神。

(环球医学编辑:常 路 )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