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公布了2014年深化医改工作重点,其中明确,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并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面对患者增加,看病难的现状,有人不禁要问,这样做会不会加剧看病难?其实不然,公立医院正是要一改粗放型风格,走集约化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各大公立医院都在争相扩大规模、扩展床位。其原因在于,医院的接诊人数在大幅增加,而已有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患者的看病需求。然而,这样做,能否缓解了看病难的现象?答案是否定的,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则意味着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更大,意味着将有更多的患者竞争这一被垄断的优势医疗资源。这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目标背道而驰,加剧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和不可及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说:“大医院就像磁铁,越大就吸附着越多的医疗资源和病人,这种‘倒金字塔结构’是看病难看病贵的症结。”
为此,国家计划在9月底之前编制出《全国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对公立医院的总体数量合理把控。
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首先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保证他们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保证期公立性。其次,控制规模,公立医院将从无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向重管理、重医术、重服务的医疗发展模式上来。第三。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让医生流动起来,民营医院才会有好医生加入,形成有力的竞争,基层医疗也才会慢慢壮大起来,为分级医疗奠定基础。
如何靠实力赢得市场竞争力,可能是公立医院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靠规模吸引患者将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