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朝一日大数据系统建立起来,无论是对医生搞科研,还是在患者治疗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原本以为马云对医药行业的涉足到“天猫医药馆”就差不多了,可大佬们的野心和视野岂是我们所能了解的?有消息称,支付宝当前正在打造移动就医平台——“未来医院”,平台推出后,用户可直接在支付宝中完成挂号、检查、缴费、取药,甚至将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发挥疾病预防的作用。例如在流感流行前,帮助政府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建立流感预测系统。不知不觉中,看病这个古老的行为,早已被现代化技术、设备武装的“面目全非”。
以前看病,病例、药方都是医生手写,字迹潦草,好似天书,不知所云。出了门诊室,想要回头确认下,上面写的啥,结果回过身,医生已经被下一波患者包围,只好站在一旁静等,观察时机,瞅准机会,立马再拿着病历、方子凑上前,小心翼翼找医生求证。虽然这只是件小事,但也平添不少烦恼。看病看多了才发现,不少医生都练得一手潦草好字,恨得我当时怪自己,上小学练字为何只学庞中华,没把医生的病历接过来观摩一下,练练手。
现在不仅药方早已换成电子打印,据媒体报道,去年杭州有医院还用iPadmini替代了住院部传统的病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在医生查房的时候,都会看到一辆病历推车,每个病人的病历都插在里面,住院医生一个个病房推着走。查房的医生要看患者资料,通常要在整本病历卡壳里翻找化验单、检查单。鸟枪换炮之后,一个可以装入白大衣口袋的iPadmini替代了重重的病历推车。
在支付宝“未来医院”的计划中,有一项是建立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以发挥疾病预防的作用。当被问到某疾病在中国人群的发病状况时,医生们总是遗憾地表示,中国目前还缺乏条件进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当然糖尿病、高血压等部分常见多发疾病除外。而像胰腺癌、炎症性肠病,还有高血压合并肾病等,都是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数据。如果有朝一日大数据系统建立起来,对国人的疾病调查应该能起到促进作用。这无论是在医生科研,还是在患者治疗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IT界,对医药行业蠢蠢欲动的不光是马云。百度上个月推出“大数据引擎”,为拥有海量数据的医药企业等提供存储、关联、分析大数据的能力;有医疗硬件团队做儿童看护的“发烧总监”、做血糖仪的“糖护士”和“康康”等等。互联网公司似乎成了医疗信息化改革的背后推手,让寻医问药的过程更便捷。
虽然从环保、效率、方便的角度看,纸张被电子版替代的比例越大越好,但我还是很怀念医生一笔一划写出来病历的那种感觉,更有人情味。曾经采访过一些老医生,看他们戴着老花镜认真书写,能嗅出医者仁心的气息。就好像手机让我们彼此的地域距离更近了,可当一群朋友围坐一起聚餐,人人埋头看手机,手机又让我们彼此心的距离拉远了。医患矛盾日益激烈,除了体制弊端,还有沟通的问题,医生、患者需要更多去沟通、交流,来共同对抗疾病,冰冷的机器只是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