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及聚集相关蛋白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首页 >> 文献期刊 >> 正文

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及聚集相关蛋白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第一作者:汤 琦 编号 : #105990#
2014-03-11
我要评论

汤 琦    袁 兵    黄云超    郭凤丽    雷玉洁

     目的:探讨乳腺外科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和聚集相关蛋白(accumulation-associated protein,aap)基因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于2011年12月-2013年1月乳腺外科收治的无感染症状女性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44株表皮葡萄球菌。PCR检测菌株icaA、icaD、aap基因,并根据基因表达结果将其分为icaA+icaD+/aap+组(A组)、icaA+icaD+/aap-组(B组)、icaA-icaD-/aap+组(C组)及icaA-icaD-/aap-组(D组)。取4组菌株制备硅胶材料表面细菌生物膜体外模型,于孵育8、12、24、30、36 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检测细菌黏附能力,孵育12、24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形成的生物膜厚度,孵育24 h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膜超微结构。

     结果:PCR检测结果示,44株表皮葡萄球菌中,13株为icaA+icaD+/aap+(A组),12株为icaA+icaD+/aap-(B组),16株为icaA-icaD-/aap+(C组),3株为icaA-icaD-/aap-(D组)。共29株(65.9%)形成细菌生物膜,其中A组13株,B组7株,C组9株,D组0株。半定量黏附实验示:孵育8 h,4组细菌黏附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2~36 h时,A、B、C组黏附能力均显著高于D组,A组显著高于B、C组(P < 0.05),B、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示,12、24 h时A、B、C组细菌生物膜厚度均大于D组,A组明显大于B、C组(P < 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扫描电镜观察示,孵育24 h时A、B、C组硅胶片表面均可见成熟的细菌生物膜结构,其中A组细菌生物膜分布最广泛、结构最致密、层次最丰富, B、C组细菌生物膜结构相似;D组无明显细菌生物膜形成。

     结论:icaA、icaD基因及aap 基因对表皮葡萄球菌在硅胶表面的细菌生物膜形成均起重要作用,其中aap基因与icaA、icaD基因同时表达的菌株具有最强的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