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侧凸方向的Lenke 5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疗效的比较

首页 >> 文献期刊 >> 正文

不同侧凸方向的Lenke 5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疗效的比较

第一作者:杨 宗 编号 : #105835#
2014-03-10
我要评论

杨 宗    朱泽章    邱 勇    王渭君    孙 旭    刘 臻    沙士甫    江 龙

     目的:比较不同侧凸方向的Lenke 5型脊柱侧凸前路矫形内固定的手术疗效。

     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的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照侧凸方向分为左侧凸组(L组,n=38)和右侧凸组(R组,n=14),在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上测量两组患者的如下参数:冠状面参数包括胸弯、胸腰弯/腰弯Cobb角及冠状面平衡等;矢状面参数有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角、腰椎前凸角和整体矢状面平衡等。对两组病例的上述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的矫形疗效。

     结果:两组术前主弯Cobb角、主弯累及节段及代偿胸弯Cobb角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组、R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1±0.9年(2~4年)、2.7±0.8年(2~3年)。与L组相比,R组手术时间(208.8±41.4min vs. 225.6±39.6min)及出血量(236.5±159.6ml vs. 284.4±164.7ml)较多,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132和P=0.345)。L、R组腰弯平均矫正率分别为66.7%和64.4%(P=0.808),末次随访平均矫正丢失率分别为4.6%和5.1%(P=0.992);L、R组胸弯平均矫正率分别为49.8%和47.7%(P=0.886),末次随访时平均矫正丢失率分别为13.4%和14.3%(P=0.759)。两组均无血管损伤及神经并发症,无1例发生内固定失败。L组术后2例患者发生远端Adding-on,1例患者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R组1例出现近端Adding-on。

     结论:前路胸腰弯/腰弯矫形融合术是治疗Lenke 5型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且不同侧凸方向对矫形疗效无明显影响。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