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二院推出护士门诊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浙医二院推出护士门诊

来源: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号 : #105411#
2014-02-12
我要评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给经验丰富的护士开出护理门诊,让她们像医生一样坐诊看病。首批坐门诊的14名专职专科护士已经上岗,涉及糖尿病、静脉输液、伤口/造口、疼痛管理四大专科。
  护士短缺是全球性问题。前段时间,浙江省护理学会牵头做了《浙江省护理人员工作和职业现状调研报告》,近五年,浙江省平均每家医院护士离职人数达40人,其中近2年平均离职人数达22人;而在接受调查的4411名护士中,有55.9%表示如果有合适岗位,会脱离临床护理。职业前景不明朗、工作强度大、待遇差等,是护士流失的主要原因。
  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浙二的护士队伍却显得相对稳定。2012年,卫生部对全国112家医院护士体验与满意度监测显示,浙二护士整体满意度相当高,达到95.60%,排名全国第四。其中,护士职业发展满意度94.49%,排名全国第一;护士教育培训满意度为97.95%,排名全国第三;职业安全和职称晋升满意度分别为94.49%和97.31%,排名全国第四。
  “护理工作在医疗过程中相当重要,我们医院又承担着浙江省最危重的救治任务,要求护理工作更专业更细致。所以,我们给护士全面的培养、晋升体系,让他们有更好的职业认同感,最终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同样,我们也提供更优厚的薪酬和更人性化的待遇,让护士们安心工作。”浙二院长王建安说。
  护士门诊一下午挂出二十多个号子
  张护士和每位患者谈了二十多分钟

  “不少年轻护士认为,护士的职业前景有限。但是,当护士不是只有当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这一条路可以走。护士可以做专业型的护士,开护士门诊,做护理方面的科研。”浙二护理专科护士长赵锐祎说。
  专科护士是个专用名字,是指在某一特殊或者专门护理领域具有较高水平和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为某些特殊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健康教育。
  上周五下午,张护士坐诊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挂出二十多个号子,她和每位患者都谈了二十多分钟。有患者说,“我们糖尿病病人有很多问题,血糖上升了怎么办、胰岛素怎么打、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不能吃,医生太忙,问他们,他们说得不够详细,还是问专科护士好,有问必答,面面俱到。”
  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会给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定期、主动跟踪随访,为患者制订饮食、运动、用药方案、血糖监测。有些患者半个月就来一次门诊,和护士像朋友一样聊天。“我最近去乡下1个月,胖了两斤,要不要紧?”“我最近有点头晕,是不是药吃多了?”张护士一一解答。
  赵锐祎护士长说,专科护士不仅要坐门诊,还要参与会诊。比如,住院患者出现静脉输液方面的问题,医生会向专科护理部发出会诊单,请求派专科护士去会诊。还有,其他医院也经常向浙二的护士发出会诊请求。比如造口的患者,在腹壁上开了排泄口,换药的手法很讲究,许多医生换药都没有造口专科护士换得好。2013年,伤口/造口专科护士为全院50多个科室会诊2363人次。
  我省明确要求提高护士待遇
  今后医院招护士还要拼夜班费、产假哺乳假

  日前,浙江省卫生厅、省人社厅等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全省护理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提高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提高护士人员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对从事护理工作满30年的护士,退休后按原基本工资的100%计发退休费。
  浙医二院已制订相关规定,来提高护士待遇。早在2010年3月起,就实施医护奖金分开的绩效考核方式,护理人员的奖金与不同护理岗位、层级、工作数量与质量、强度等直接相关,并向高强度、高风险岗位倾斜,向夜班护士倾斜。
  针对护士上夜班比较多的现状,提高夜班费标准,根据8小时、12小时以及工作强度不同,夜班费增加至100-205元每个。除夜班费外,医院还给予40-60元每个不等的夜班津贴,是省内医院中夜班费发放数额最高的医院之一。
  医院还对每年考核优秀的责任组长、年夜班数量超过800小时的护士进行奖励。
  护士大多数为女性,女性会面临生产、哺乳等问题。很多女性会在这个特殊时期对工作力不从心。浙二规定,护士生娃享有产前假3个月、产假3个月、哺乳假6个月,累计至少1年的休假时间。特别是6个月的哺乳假,这一举措在全国各大医院也是非常少见的。
  另外,对那些孕期想上班的护士,护理部还制订了《护士特殊时期上班管理制度》,采用短工时间工作制度,将孕期、哺乳期等不能胜任全天班或夜班的护士调整至非一线临床科室,如门诊、配置中心、随访中心等安排短时班,给这些有特殊需求的护士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盘活全院护理人力资源。
  医院为大家想得周到,一些离职的护士出去后,最终又选择回来。
  “辞职前自己也的确有些个人的想法。比如,认为护士工作每天繁忙重复,过于平淡;医院工作节奏和其他单位不一样,节假日经常要上班,无法和家人团聚……离开医院的两个月,想法和当初有了很大变化。也尝试了其他工作,但始终无法再找到以前工作的那份踏实感、责任感。‘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救死扶伤’、‘白衣天使’以前经常挂在嘴上,但是现在却真正体会到这其实是给我的一份荣誉感和人生意义……”这是一位离职后又回来的护士给浙二的一封信里的一段。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