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改革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很多地方政府面临的一道难题。难就难在,怎样既斩断医生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但又能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既降低百姓看病成本,但又不增加公共财政负担。福建省三明市的医改实践表明,破除以药养医,降低百姓看病成本,公共财政负担并不一定会增加。
陈颖在尤溪县医院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全家十分高兴。当上新妈妈的陈颖说,常常看新闻总以为住院生孩子的花销会很贵,没想到摊在自己身上还真没怎么花大钱。
陈颖:“我是剖腹产的,原本住院的费用是2600,我自己自付就400块钱左右,其它的2000多都是医保那边补偿的。”
尤溪县医院院长杨孝灯解释说,这是因为三明全市二级以上医院都实行单病种限价,以减轻参保居民负担。目的就是要剔除一些不合理收费,一旦超出限额的付费标准,超出部分将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不光是这些,政府还给各级医院在药品比重、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住院天数等等控费指标上设置了“红线”。
杨孝灯:“比如说,高回扣临床使用的药品采取重点监控,连续排名靠前的抗菌药物给予暂停使用处理。像我们二甲综合性医院平均每一出院者医疗费用控制在4000元以内,规定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在40%以上。”
这些控费标准政策一出,三明市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控制药品增长的效果立竿见影。
三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新天:“从我们销售的数据对比看,2013年比2012年的药品减少收入达到1800万左右。”
三明市共12个县(区),穷的叮当响的财政转移支付县就占了10个。医保基金负担重,长期收不抵支。三明市财政局副局长张煊华说,三明医改与其他试点城市与众不同的是,除了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固定资产由政府兜底外,财政几乎不补贴取消的药品加成。因为在药品加成销售的情况下,医院为了药品差价收入,势必默许甚至鼓励医生多开药,开贵的药。
张煊华:“对医院因为取消药品加成影响的收入,在整体不增加病人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价格平移的方式,适度提高体现医生劳务价值的治疗收费项目。这样,既不增加财政负担,又使医院唯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增加自身收入。”
记者从三明市卫生局去年公立医院运行情况报表上看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与前年对比,总收入增长幅度放缓,但医务性收入增加了2.6亿元,药品收入大幅度减少1.8亿元,改革的红利就从这里产生。因为医务性收入才是医院真正的实际收入。从去年到今年,三明市40万职工医保基金由2010年亏损1.5亿元,到去年扭转为结余1.17亿元。
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玲:“三明是一个财力不强一个欠发达地区,如果三明能做,其他地方都能做。最最关键的其实是要破除公立医院长期以来创收的机制。公立医院为什么要创收?是因为政府不承担办医的责任,让医院、医生去创收。现在三明市其实他们现在的改革就是要破过去创收的机制,然后让医院回归公益性,让医生回归看病的角色,让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一直谈公立医院改革如何如何难,并不是很难的事,而是政府是不是下决心做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