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峰 廖志峰 崔文波 邝铭业 张炯涛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临床常见,且处理困难,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危害性已引起广大骨科医师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概念和技术的发展,经皮向椎体内注入凝固性生物材料(如骨水泥)的椎体成形术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为处理此类脊柱疾患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临床初步应用疗效满意。经皮椎体成型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在X线透视下完成,目前所用的普通骨科手术床在应用C型臂X线机时移动不便,常造成术中透视成像不良,因而延长手术时间和增加透视次数。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24例。男4例,女20例;年龄58~80岁,平均(65.00±5.24)岁。均为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T11椎体4例,T12椎体10例,L1椎体4例,L2椎体4例,L3椎体2例。为尽可能减少干扰因素,病椎均为1个月内发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比例、病椎部位分布无统计学差异(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