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中截肢术后伤员的心理护理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汶川大地震中截肢术后伤员的心理护理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462#
2010-02-02
我要评论

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残,截肢病人尤其多,这类病人的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截肢对病人的心理创伤是双重的除了与正常截肢患者存在相同的伤心、悲观和绝望等心理问题,还有对地震所带来的大面积伤害感到害怕、无助和愤怒等心理。我院对收治的21例截肢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尽快恢复心理健康,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32例,其中截肢病人21例,上肢截肢4例,下肢17例;男13例,女8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10岁,平均年龄34岁。所有病例伤口全部Ⅰ期愈合,并安置义肢,经系统的康复训练后出院。成立专门的心理干预小组,请心理学专家讲课,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为每一位患者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由小组成员定期交流、谈心,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聘请心理学专家,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

    2  心理问题及其护理措施

    2.1  焦虑恐惧心理

    对有焦虑、恐惧心理的病人,首先应给予鼓励和支持,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社会背景进行心理疏导。对青少年病人讲述张海迪、桑兰等身残志不残的故事,激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将来同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对中老年病人,用坦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对他们遭遇的灾难深表同情和理解,阐明精神因素对疾病预后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取早日康复,重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对经济困难的病人,通过社会的支助以捐款、捐物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1]。

    2.2  悲观失望心理

    精神崩溃、一蹶不振,甚至有轻生念头的患者,我们应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运用大量的事实反复宣教,关心、鼓励、动员同类病人现身说法,讲明肢体残疾并不等同于生命就没有价值;动员家属一起劝说,同时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及时指导今后自理生活的方法,给予其心理和体力上支持,用体贴的语言安慰、鼓励病人战胜疾病获得康复。切忌批评、训斥和表现出不耐烦。本组病人中就有1例女性,16岁,发生地震之前是学校的骄子,学习成绩好,文娱、体育方面也多次获奖,面对突来的灾难,一时难以接受,常常在病房又哭又闹。通过我们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最后也振作起来,积极的配合治疗与锻炼,并康复出院。

    2.3  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

    截肢术后的日子里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变,以前喜欢热闹的人,术后沉默寡言,受不了亲戚朋友们怜悯的眼光,不想出去散步,不想见任何人。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他们摆脱害怕社交和自卑、孤独等困境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其倾泻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提高截肢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2.4  担心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的心理

    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还有一个12岁的小孩,双上肢截肢,今后的生活自理问题成了首要难题。面对这样的一个灾难,心理承受了很大的痛苦。我们应鼓励并倾听他们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要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同时要鼓励他们看到希望[2]。

    2.5  对义肢的维护和调节表示担心的心理

    很多患者在装义肢之初,对残端的疼痛很敏感,多训练几次还不见好转就会有泄气甚至想放弃的念头。很多患者担心今后义肢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尤其是孩子,他们还涉及到成长后义肢的更换。我们应该多抽时间陪患者谈心,听他们倾诉,默默的给予细致的关怀,鼓励其努力训练适应用义肢生活。

    截肢患者因突然失去身体的一部分而非常痛苦,面临新的生活、心理、社会问题而感到悲观,失望,对以后的生活工作能力顾虑重重。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心理障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加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很有必要,运用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协助生活护理,及时给予心理疏导[2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