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创“临床+”,打造更佳“坚石脊梁”

首页 >> 会议报道 >> 正文

携手共创“临床+”,打造更佳“坚石脊梁”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38050#
2021-12-12
我要评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而睿智。2021年12月11日,由骨科在线主办的“坚石脊梁”脊柱退变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20位脊柱外科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脊柱退变相关问题,对颈椎病、腰椎病的手术治疗和脊柱退变非手术治疗等展开年终盘点,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在复杂疾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临床学术交流和科研讨论。

会场掠影



  线上参会专家



  李危石教授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李危石教授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线上、线下主要嘉宾,表示疫情之下,大家能聚在一起探讨脊柱退变,交流“临床+”话题实属不易。年终岁末盘点近一年来脊柱退变性疾病手术、非手术治疗相关进展,梳理相关文献的内容特点是本次会议的亮点。


  崔庆华教授作报告


  当前,常见复杂疾病已构成健康重大威胁,其研究也面临着挑战,而医学研究的传统模式存在着一定缺陷。对此,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崔庆华教授在《生物信息学在复杂疾病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从利用医学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复杂疾病新靶点、揭示复杂疾病病因和寻找复杂疾病防治药物、探索疾病机制、颠覆传统观点和认知这四项应用实例出发,提出医学生物信息学是沟通数据与医学的桥梁这一观点,分享了生物信息学算法在疾病诊断、风险因素预测中具有的重大应用价值。

  钟沃权副主任医师作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钟沃权副主任医师在《2021年度腰椎退变性疾病学术盘点》的报告中,从期刊总览、作者地域分布、研究分类、关注文献分享四大方面对腰椎退变性手术的年度文献进行了学术盘点。文献选自包括《Spine》、《The Spine Journal》、《European Spine Journal》、《Journal of Neurosurgey 》、《JBJS》五大期刊。作者地域分布上,北美洲占比居多;研究方法上,回顾性研究占比第一;研究领域上,以并发症、影像/参数和微创占比前三。钟沃权副主任医师提到,微创化和精准化是腰椎退变性疾病研究的发展趋势,精准化的实现需要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离不开影像学的辅助。此外,传统并发症防治仍是临床尚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依然属于研究方向之一。

  周非非教授作报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非非教授在《颈椎退变性疾病研究年度盘点》的报告中从杂志分类、国家分类、文章主题分类三个维度对颈椎退变疾病的2021年度文献进行了回顾。从脊柱外科《The Spine Journal》、《Journal of Neurosurgey》、《Spine》、《European Spine Journal》、《Global Spine Journal》五大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的对比分析中发现,这些期刊对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更为关注,但疾病机制类文章相对较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脊柱外科研究中的应用可见其曙光,但远未成主流。中国脊柱外科医生亟需高循证医学等级研究,提升我们在颈椎外科领域的国际科研话语权。

  蒋毅主任作报告


  “在我国,脊柱退变患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有效缓解疼痛是其治疗的主要目标。”北京市海淀医院蒋毅主任通过《脊柱退变非手术治疗年终盘点》的报告,从脊柱退变非手术治疗的发展历程出发,对脊柱疼痛的非手术治疗,包括靶点药物、指南推荐药物、物理运动康复疗法等进行了总结。疼痛管理需要全程化,多模式镇痛理念已日益成熟,药物治疗等多种非手术方式在疾病临床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多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研发上市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微创介入等镇痛新技术的涌现将进一步扩大脊柱退变疾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获益。

  会议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对每位专家的报告内容均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现场学术气氛浓厚。


  讨论掠影


  李危石教授作会议总结

  

李危石教授在会议总结时表示,“坚石脊梁”将围绕脊柱退变相关问题,在临床、科研、管理、法规、人文等方面交流,是一个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盘点脊柱领域几个主要期刊的学术内容,希望带给大家学术研究思路上的启发,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临床+”旨在重视临床外延拓展,通过共同交流,架起参与者相互支撑、共同提升的桥梁!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特别鸣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卓然医师学术支持。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