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应该怎么查?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应该怎么查?

来源:《骨科临床检查法》(第2版) 编号 : #137539#
2021-03-19
我要评论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把神经肌肉兴奋时产生的生物电变化,通过仪器加以放大并记录下来,并通过对其波形、传导速度、振幅等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神经肌肉系统的状态。

一、肌电图检查

肌电图学是通过分析肌肉静息、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记录神经肌肉的电位活动,判定神经、肌肉的功能状态,常用于下运动神经元疾患、肌病的检查,可用于区分神经源性、失用性及肌源性病变;在神经源性中还可以鉴别出脊髓性、神经根性或周围神经性,并可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及评价预后。

1.检查方法

采用电极刺入肌肉或用皮肤电极放于体表,记录其插入状态、静息期、肌肉轻微收缩及大力收缩时的动作电位的变化。

2.临床应用

①脊髓疾病;

②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③神经根压迫症;

④肌源性疾病;

⑤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⑥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疾病等。

如:脊髓病变时出现神经源性损害改变,萎缩肌肉中出现大量自发电位,运动单位较少,动作电位幅度较大,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对瘫痪可做出定性、定位、定量诊断:功能性瘫痪的肌肉用力时,其拮抗肌产生频率、波幅明显不规则的运动单位电位;失用性肌萎缩的肌电图基本正常,只在大力收缩时电位波幅减低;可鉴别肌无力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在神经外伤时,临床恢复前数周可出现新生运动单位电位,此时注意应推迟手术;当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手足搐搦时,可出现二联、三联或多联运动单位电位。

二、神经电图

(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velocity,MNCV)

测定神经受刺激时所得到的肌肉动作电位。

1.测定方法

刺激器正、负极相隔2~3cm;负极放置在运动神经的远端,负极下负电荷使神经去极化,神经近端的正极,使神经超极化;电极G1放于肌腹运动点处,电极G2放置在肌腱处;先确定产生最明显肌肉动作的位置,在负极以低强度刺激,再加大强度至超强刺激,记录最大肌肉动作电位。

在被检查的神经上测定两点,然后将两刺激点之间的距离除以远近两点潜伏期的差值,即可计算出神经传导速度,以米/秒(m/s)表示,即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单位时间内动作电位沿神经干传导的距离。

2.临床应用

MNCV对于判断神经损害的部位、程度以及再生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应注意:神经完全断裂伤时,损伤1周以后才可能测定出阳性结果。

(1)常用于检查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也用于股外侧皮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等的检查。

(2)神经失用和神经完全断裂的区别:伤后第4~7天两者远端的传导均正常;第二周时,神经失用所测得的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断提高,而神经完全断裂者无神经兴奋传导。

(3)注意不同神经、节段可能出现差异。

(4)在潜伏期及两点距离要精确,否则可出现误差。

(5)年龄的影响:一般在60岁时传导速度下降10%,年龄超过40岁以后波幅逐渐减小。

(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velocity,SNCV)

测定神经干或神经末梢受刺激时所得到的神经诱发电位。感觉动作电位微小,若患者惯用左手,则其左手的感觉动作电位的波幅较右手的感觉动作电位的波幅大,惯用右手时则正好相反。

1.顺行法

刺激手指或足趾的末梢神经,在神经干的近端顺行性地收集诱发电位,神经冲动按正常方向传导。临床多用。

2.逆行法

刺激神经干,在手指或足趾处逆行性的收集诱发电位,冲动呈逆行传导。

3.临床应用

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可用于神经根、神经丛及周围神经损害的鉴别。

三、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是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检测脑及脊髓功能状态的有效检测方法,为非创伤性的不同刺激,通过感官及神经传导通路,在脑及脊髓的相应部位记录到的电位反应。诱发电位具有方向性、序贯性、对称性、重复性、易变性和不受意识影响的特性。诱发电位分为:感觉诱发电位和运动诱发电位。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potential,S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评价从感觉神经末端到大脑皮层神经传导路径上行功能,分析神经所处的功能状态。

检查方法如下:

1.刺激正中神经

将刺激电极置于腕部,记录电极置于颈部皮下或棘间韧带内、对侧体感皮质区的头皮处或皮下、Erb点,参考电极置于对侧的手或膝部或额部F2等处。

2.刺激胫神经

刺激电极置于内踝胫神经处,记录电极置于对侧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区的头皮处、下胸椎及腰椎的棘突间或棘突上,参考电极置于额部F2,或髂嵴或膝部等处。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波形波峰向上者为N(负极),向下者为P(正极)。对波形的命名采用波形的各个组成成分的极性和各成分出现的先后顺序命名,如P1表示第一个出现的正极波。

(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

脉冲磁场刺激运动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并记录相应的动作电位为运动诱发电位。

1.检查方法

(1)经颅刺激线圈的中央置于头顶处或者偏向运动区,脊柱区的线圈置于颈、腰部运动神经纤维出椎间孔处。上肢的记录电极置于小指展肌或拇短展肌处,下肢的记录电极置于外展趾短肌和胫前肌处。

(2)观察指标:刺激潜伏期、波幅及波形变化。

2.临床应用

(1)诊断中枢运动通路病损,如脊髓病变、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变等。

(2)近端深部周围神经的病损。

(3)观察治疗效果。

(4)磁刺激无痛、无创,患者容易接受;但体内有金属植入、装有起搏器的患者禁做此检查。

来源:《骨科临床检查法》(第2版)

主编:裴福兴 屠重棋

作者:康鹏德 廉永云 石小军

相关阅读:

多图展示四肢七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拿起尺子直接量?骨科肢体测量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听诊——骨科临床检查的小技巧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