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避免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的十项原则

首页 >> 会议报道 >> 正文

经验分享|避免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的十项原则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36301#
2020-03-02
我要评论

讲者:泰国曼谷医学中心骨科 Suthorn Bavonratanavech

翻译: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骨科 相大勇 余斌

来源:国际骨科学杂志

骨折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都不希望发生并发症,但并发症依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与手术和内置物相关者包括复位不良或丢失,内置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等;与骨折本身相关者包括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再骨折等;与软组织相关者则包括坏死和感染等。

为了正确治疗骨折,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医师需要知晓以下与骨折内固定相关的10项原则。

原则1

骨折治疗固然必须提供力学稳定性,但同时也需要保护骨折周围的生物学环境和骨片的血液供应。


以一个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累及小转子为例,术者经手术切开直接复位、广泛剥离后用拉力螺钉进行骨折碎片间加压、95°动力髁钢板固定骨折,结果术后6个月骨折没有愈合,导致钢板断裂。这说明,一味追求力学稳定性而不顾骨折块血供是不可取的。因此主治医师在具体实施手术措施可以灵活运用,但原则必须遵循:既提供稳定的固定,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复位技术对骨折部位软组织的损伤。

原则2

理想的骨折愈合需要生物学(血供)和力学(稳定)环境之间的适当平衡。

桥接钢板固定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失败病例

a 术前X线片

b MIPPO桥接钢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术后3个月

c X线片显示螺钉断裂、拔出

如图所示的一个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发生并发症病例中,由于股骨干髓腔很细(图a),医师考虑用钢板固定骨折,而为了减少对骨折部位的扰乱并保护血供,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MIPPO)技术进行桥接钢板内固定(图b)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可惜的是,手术医师忽略了固定的力学稳定性——使用的钢板太短,一个骨段上只安置2枚螺钉固定,结果发生螺钉断裂、拔出,固定的力学稳定性丧失殆尽(图c)。可见,桥接钢板固定骨折时应该使用长一点的钢板,少一点螺钉。前者通过增加杠杆的力臂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后者则能减少对骨骼和软组织的损伤。

原则3

骨骼对力学刺激的反应很特殊,一些参数如修复组织的应变是影响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

简单胫骨中段短斜形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失败病例

a 术后2周X线片显示腓骨骨折未作内固定

b 术后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间隙变大

c 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不连接、钢板断裂

应变是指骨折端移动距离与骨折间隙的百分比比值。如果骨折间隙很小,即使骨折端只有轻微移动也会产生很大应变,影响骨折愈合。如图所示,该病例中胫骨中段短斜形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骨折得到解剖复位,间隙很小,但钢板不够坚强,腓骨骨折又没有内固定(图a)。术后胫骨骨折端尽管只有小的移动,但产生的应变却大得足以破坏再生的骨细胞,结果骨折间隙越来越大(图2b),最终骨折没有愈合而发生钢板断裂(图2c)。

原则4

根据促进骨折愈合所需要的弹性固定程度,仔细选择恰当的接骨技术,骨折愈合将更加容易

以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为例,使用用95°角钢板和钢板固定,同时采用桥接钢板固定技术,让钢板越过粉碎骨折区域,两端再分别用4枚螺钉固定,术后可以获得骨痂生长良好,骨折都得到间接愈合。因此桥接钢板治疗骨干复杂骨折能够为骨折提供相对稳定的固定,获得骨折的间接愈合,只是钢板长度和螺钉分布要有详细的术前计划。

原则5

选择用于固定骨折的内置物,取决于骨折部位和形态。

要想得到满意的骨折治疗效果,力学参数是关键,全在于良好的骨折复位加上与内置物相适应的理想的稳定性。例如,对股骨转子下粉碎骨折,尽管用于固定的95°角钢板足够坚强,螺钉数量和位置也合适,但是由于复位不理想,骨折部位内侧缺少支撑,结果钢板还是断了。可见复位和内置物的选择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骨折固定稳定性丧失的原因有骨折部位过度活动、骨折端吸收、内置物松动、内置物疲劳以及骨折连接迟缓或不连接。

原则6

分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术前计划,掌控骨折愈合过程,促进现代骨折治疗进展。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切开复位双侧钢板内固定

a 术前右膝正侧位X线片

b 术前计划草图

c 术后正侧位X线片,其中正位片显示骨折复位和钢板螺钉位置恰如术前计划

以胫骨平台复杂骨折为例,影像学检查不仅能显示矢状面骨折,也能清晰地显示冠状面骨折,让手术医师据以制定详细的术前计划:根据X线片画出骨折形态,利用内置物模板筹划内固定结构,逐一写下手术步骤,包括究竟是直接复位还是间接复位,是采用MIPPO技术置入钢板还是采用切开后直接安置,使手术团队每个成员对即将进行的骨折内固定手术都了如指掌,才能保证顺利正确地完成手术。

原则7

保留软组织和骨组织,从而保护骨骼血供。

正确选择手术时机是实现这个生物学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因素。骨折部位皮肤若有水泡,出现反映软组织广泛肿胀的皮肤挫伤征象,就是必须延迟手术的警告。必须等待,甚至等待1~3周,直到皮肤出现皱纹,表明局部损伤的软组织已恢复和愈合,才可进行手术。手术医师在等待期间也要有所作为,如对骨折进行手法复位,解除或减轻移位或成角凸起的骨折片对皮肤的压迫;通过外固定支架或牵引实施肢体制动,促进损伤软组织的恢复和肢体消肿,减少手术部位发生软组织并发症的概率。错误的手术时机,加上术中不恰当的软组织剥离,可导致术后感染率高达50%~80%。

原则8

对关节内骨折,要解剖复位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片,正确放置内置物并做到骨片间加压,提供充分的支撑和足够的稳定性,以允许早期功能活动。这是关节内骨折治疗成功的关键。

胫骨平台内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失败病例

a 术前X线片显示胫骨内髁骨折移位

b 术后X线片显示支撑钢板置于外侧

c 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内髁塌陷

如图所示,患者胫骨平台内髁骨折移位(图a),手术复位后在外侧上了一块支撑钢板(图b)。由于钢板位置安放不当,自然达不到固定效果。术后3个月胫骨内髁因为得不到支撑而滑脱,造成严重内翻,骨折愈合也成问题(图c)。

原则9

骨折内固定手术要求手术医师充分理解手术入路相关的一切知识,了解骨折的病理解剖,掌握娴熟的骨折复位和固定技术,同时对自己的能力保持清醒头脑。


作为一名骨科医师,面对患者时需要经常问自己,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能够做的。如果处理不了,就应该请人会诊,或者把患者转到能够胜任治疗的医疗机构,千万别贸然做超出自己能力的手术

原则10

对每一个病例的术后X线片都要仔细分析,肯定正确的东西,寻找可能存在的瑕疵。

左股骨转子下骨折累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失败病例

a 术后X线片显示复位与固定可以接受

b 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近端固定螺钉弯曲,骨折间隙增宽,髋内翻角度变大

c 术后5个月钢板断裂

术后评估可以分出哪些手术是完美的(其实完美的手术是不多的);哪些手术是可以接受的(骨折应当能够愈合);哪些手术虽然可以接受,但结果不确定(需要术后密切随访观察);哪些手术也许需要立即或术后早期进行翻修,或更改采用其他治疗方式。图中病例左股骨转子下骨折累及小转子,采用MIPPO技术置入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进行桥接固定,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钢板位置和固定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股骨转子部内侧缺乏支撑,无疑需要随访观察(图a)。术后3个月X线片就提示骨折处近端固定螺钉弯曲,骨折间隙增宽,髋内翻角度变大(图b),内固定失效趋势明显。这样,理应在悲剧发生之前就进行翻修和干预,可惜没有抓住时机,5个月后钢板断裂(图c)。

总结

手术医师面对患者除了要遵循上述10项原则把住手术关之外,不妨在做出手术治疗的决定前,扪心自问:如果患者是我,将怎么处理。临床骨科医师的心里装着患者,就能更加充分地理解患者,自然而然地就会摒弃如下陋习:一味盘算手术,而不充分考虑保守治疗的可能性;不顾患者具体情况,不恰当地选择侵袭性最大的治疗措施;选用不恰当的内置物,实施不够成熟的手术;独断专行,作出决定之前不跟患者沟通;对手术失误将给患者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带来的不良影响缺乏认识;文过饰非,凡事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别人;我行我素,不把自己的工作与他人和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固步自封,从来不想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作为临床医师,经手处理的不仅仅是伤病,而是活生生的人。殊不知医学和其他科学一样是一门艺术,对患者的热心、同情和理解,比手里的手术刀重要得多!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