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多专业共话骨松,学习、交流、提高、共赢——首届中国骨质疏松与内植物应用学术会议

首页 >> 会议报道 >> 正文

多学科、多专业共话骨松,学习、交流、提高、共赢——首届中国骨质疏松与内植物应用学术会议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34096#
2018-08-26
我要评论

  2018年8月25日,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主办的“首届中国骨质疏松与内植物应用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20多年来,骨质疏松学组从成立、发展、到壮大,见证了“骨质疏松症”这一疾病概念在骨科医生中逐步普及、再认识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过程。本次会议第一次把“骨质疏松”和“内植物应用”相结合,多学科、多专业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骨松诊治水平、造福中国广大骨质疏松患者。

大会现场

翁习生教授开幕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协和医院翁习生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他在致辞中讲到,骨质疏松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给骨科医生提出的严峻问题,需要全国骨科同道一同探索。

张英泽教授开幕

  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张英泽教授致辞。他讲到,随着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的患者越来越多,由其引发的疾病也相应增多。在骨质疏松疾病的诊断上,虽然可以借鉴先进的治疗技术,但仍然是困扰每一位骨科医生的医学难题。此次大会将骨质疏松和内植物应用相结合,张院士寄语参会专家,要根据国人骨质疏松的具体情况、生活习惯和身体特征,制造出适合国人的内植物。

邱贵兴教授开幕致辞

  大会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教授致辞。他指出,目前骨质疏松诊治领域存在的三个问题,即:骨质疏松的病人最多;临床工作中重点是预防并发症即骨质疏松骨折;以及骨质疏松是一个交叉学科,应结合内分泌科、老年科以及妇科内分泌等学科一起研究。

中外专家授课


主持人

张英泽教授授课

  张英泽教授作《中国骨折流行病学调查》专题报道。他介绍,以往我国学者发表文章,骨折发病率绝大部分引自国外数据,但是国外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没有采用临床中常用的骨折分类方法,而且国外骨折数据不能反应我国骨折特点;我国国内学者进行的局部地区的相关调查,样本量较小、骨折部位单一,也不能反应我国骨折流行病学的整体特点。所以,为了确切了解我国骨折发病率、致病原因、损伤特点及发展趋势,张院士团队历时13年开展了系统研究。课题组采集了31个省市自治区83所医院49万例骨折资料,创建了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骨折流行病学数据库,该数据揭示了我国骨折损伤特点及发展趋势。该系列研究在Lancet Global Health、International Orthopedics等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这项全国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大样本骨折流调数据库,首次报道了全国骨折发病率、损伤特点及发展趋势;而且,这个骨折“大数据”也为国家制定相应卫生预防政策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翁习生教授授课

  大会执行主席、主要组织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质疏松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的翁习生教授,在本次会议上做了两场学术报告。在《骨质疏松对髋部内植物的影响》的报告中,翁教授以一个个典型的病例,生动地说明了骨质疏松对髋部骨科手术内固定物、假体的影响,他提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同时加快研制更适合骨质疏松骨的内植物;另外,在合适的病例中,应用促成骨药物,如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能增加这些内植物的稳定性,预防和治疗内植物失效。在 “生物活性骨水泥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报告中,翁教授指出:目前临床应用的骨水泥,存在弹性模量过高、聚合反应产热、生物相容性低三大缺陷;他提出,如能赋予骨水泥以一定的生物活性,使其能矿化成骨,就能解决这些缺陷。翁教授的团队,积极与材料科学家合作,对传统骨水泥进行有机化改造,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既保持了传统骨水泥的优势、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同时降低了抗压模量,而且显著增加了植入后与骨组织界面的交联、具有促进成骨的活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专家授课:Harry K Genant    Andreas NÜssler(从左至右)

  世界知名的放射学专家、来自美国UCSF大学的Harry K Genant教授,以《Quantitative Imaging of Bone Structure and Strength in Osteoporosis》为题,介绍了骨质疏松骨结构和强度的定量测量方法。他分析了目前骨密度测量方法存在的不足,介绍了他为解决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努力和所得出的研究成果,所做的并分享自己多年从医经验的成果。来自德国的Andreas NÜssler 教授的题目是《Secondary Osteoporosis-Pathophysiology,management and research》,介绍了他在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诊治和相关研究的体会。

专家授课:夏维波 吴新宝(从左至右)

  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夏维波教授讲解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他罗列了骨质疏松的诊断线索,包括骨痛、身材变形、脆性骨折和骨量减少,并提到要明确病因诊断,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依据临床表现、骨折和低骨量明确鉴别诊断。

  著名创伤骨科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吴新宝教授对老年脆性骨折后再骨折的防治进行细致讲解,他在课题中总结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脆性骨折日益增多;再骨折预防,是脆性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骨质疏松的评估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再骨折发生率;以及需要建立再骨折预防流程,找到高危患者,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治疗。

主持人

金小岚教授授课

  成都军区总医院金小岚教授作了《骨质疏松治疗的新策略:靶向治疗》专题报告。他讲到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潜在的策略可帮助医生最有效地选择应用不断增加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区别于“标准治疗”,“靶向治疗”在原则和路径上占有优势,优势体现在治疗前设置治疗目标、初始治疗的靶向选择、椎体骨折的筛查以及治疗期间的靶向评估和治疗决策。在设置治疗目标上,研究表明将骨转换标志物(BTMs)用于患者个体的评价还存在问题:分析前和分析中的变异;对“参考范围”缺乏共识;对“最小有意义变化”和针对某些特定情形的首选标志物存在不确定性等。因此,BMD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作为骨质疏松治疗目标的候选指标。在初始治疗的靶向选择上,其依据是达到“治疗目标”的概率。在治疗期间的靶向评估和治疗决策上,治疗期间需要进行如下评估:治疗依从性;对治疗的反应的监测;新发椎体骨折的评估;新发非椎体骨折的评估;以及是否有新风险因素出现。最后他还讲到了“靶向治疗”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

专家授课:林华(上)  刘丰(左下) 程晓光(右下)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林华教授作《骨质疏松及其骨折与内植物松动》专题内容,他介绍了植入物松动的原因包括骨质量差、髓腔扩大、肌量减少、愈合复杂以及易再骨折等。华南理工大学二附院刘丰教授解读了2016(AACE/ACE)绝经后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指南和美国内科医师协会(ACP)指南,他比较了国外与国内指南的异同及启示。北京积水潭医院程晓光教授作《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陷阱》报告,他讲到骨科医生诊疗中遇到临床与骨密度不一致时,要借助放射科做出诊断。

专家授课:杨明辉(左) 梁向党(右)

  北京积水潭医院杨明辉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老年髋部骨折FLS》。他提到老年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脆性骨折类型,死亡率明显增高,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在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上,他启示道,急性期要多科室协作,尽快手术;术后积极有效的康复;预防再骨折。他分享自己临床中的经验,结合指南推荐得出结论,要辨别出脆性骨折再发的高危人群,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梁向党教授带来了一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新型固定方法:介固定。这种新型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不经颈)、最大限度保护血运、力学强度高(皮质固定)等优点。他介绍到,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且逐年增多;并发症包括不愈合和头坏死;存在的问题很多,仍然没有完全解决。解剖上,股骨头血运由颈内提供,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血运极差,传统的经颈固定方式破坏了股骨头的血运,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及不愈合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取钉后头坏死几率增加20%,这也说明了股骨颈内血运的重要性。

专家授课王蕾(左上) 姜春岩(右上) 张凯(下)

肱骨近端骨折也是骨质疏松患者常常发生的骨折,下午的《肱骨近端骨折专题也此引起了广大骨创伤专家的兴趣。能够代表中国这一领域最高水平的两位专家,上海瑞金医院王蕾教授和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姜春岩教授分别从不同的手术方式角度来阐述了目前的诊治进展、手术经验和个人体会,使参加会议的骨科医生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张凯教授,作为非医学专业的特邀嘉宾,为观众介绍了目前骨科用多孔生物材料和植入器械的研究进展。张教授的报告,开阔了与会医生的眼界和思路,提示我们可以多学科联合攻关、解决骨质疏松骨相关的内植物失效问题。

专家授课:杨慧林(左上) 唐海(右下) 许建中(左下) 马远征(右上)

  26日上午为脊柱专题,与会专家也带来了精彩演讲。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惠林教授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微创治疗进展》专题报告,北京友谊医院唐海教授作《脊柱内牵引Bacfuse棘突融合系统》专题报告,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建中教授作《可注射骨水泥螺钉联合Biocage治疗重度骨质疏松脊柱疾患》专题报告,解放军第309医院马远征教授作《椎体强化术‘误’用于‘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原因分析与对策》专题报告。

观点激辩

观点激辩一


观点激辩二

观点激辩三

观点激辩四

观点激辩五

  本届会议的一大亮点是在专题授课中插入五个观点激辩环节,分别是“抗骨质疏松中西医对话”;“移位股骨颈骨折复位:切开还是闭合”;“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中地位?”;“股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内固定还是置换?”;“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渗漏对临床结果有影响吗?”。并通过正反两方的专家阐述各自观点,讨论专家根据切身临床经验给予相应评价,并由主持人总结得出结论。这种会议讨论的创新,形式新颖、讨论激烈、交流深刻。

  最后,翁习生教授宣布,第二届中国骨质疏松与内植物应用学术会议将于明年在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举行;黄晨教授代表烟台山医院,欢迎大家光临美丽的烟台,继续推进中国骨质疏松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