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高龄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实践效果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高龄关节置换围术期的实践效果

来源:作者:周文娟,占雯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武汉430022) 编号 : #132845#
2017-09-14
我要评论

病例介绍

患者1

女,95岁,退休老护士长。2017年4月16日因跌倒以“右股骨颈骨折”入院。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与2017年4月20日在全麻下行“右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镇痛、抗凝等治疗,于2017年4月30日治愈出院。


患者2

女,96岁,老红军。2017年5月11日以“右股骨转子间骨折”入院。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于2017年5月16日在全麻下行“右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镇痛、抗凝等治疗,于2017年5月30日治愈出院。


患者3

女,90岁,老教师。2017年6月22日以“左股骨颈骨折”入院。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于2017年6月26日在全麻下行“左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给予预防感染、镇痛、抗凝等治疗,于2017年7月6日治愈出院。


人文关怀实践

1.构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

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按“三定”、“四阶段”、“五要素”的工作框架全方位多维度对患者实施关怀护理。三定即定人、定时、定方法。定人是责任护士固定1个月白班,不参与中夜轮班;定时是每班至少5min专门时间与患者床边沟通,进行心理护理;定方法是指根据华生十大关怀要素,制定对患者的人性关怀举措,改进服务流程,在护理操作中加入人性关怀的语言和行为。

“四阶段”是分入院、手术前、手术后、出院4个阶段:

①入院时护士热心接待、笑脸相迎,问候患者,仔细介绍,一程导向,让患者消除陌生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②手术前床边同患者一起制定康复计划,一腔热情、一份专注、一一解答、不留疑问。

③手术后精心护理,一句鼓励、一声安慰、一双暖手、精准专业。

④出院阶段与患者暖心沟通:一番叮嘱、一句祝愿、一段相送、一次回访。“五要素”即强调明确华生人性关怀主要概念人、健康、环境、护理、护理目标的具体内涵要求,并将其贯穿融入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2.创造良好修养环境,营造浓厚人文氛围。

制作“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展板,公示在科室醒目的地方,提供患者、护士、家属交流的机会,努力形成科室整体氛围和高效的工作环境。在软件上,注重人文氛围的渲染,患者入院后除了责任护士讲解相关事项以外,并且在床头设有责任护士的姓名及其联系方式,便于患者有事能及时联系。

3.丰富人文关怀内涵,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①创建责任护士“红头绳护理组”为女患者晨间护理后扎上“红头绳”以淡化患者角色行为,同时表达护士对患者的良好祝愿。

②定期召开“护患沟通联谊会”。

③建立患者“康复活动室”。组织患者进行疾病康复知识讲座、护士为患者演示功能锻炼的动作,播放骨科疾病康复光碟。

④个体化健康教育。推行“一对一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训练的活动”,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仅能得到悉心的护理,还能学到出院后所需的一些自理技巧。

⑤为患者联系出院车辆。出院时责任护士送患者至电梯口。

⑥责任护士1周内电话回访自己所负责的患者,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延伸护理关怀。

4.护理人员关怀能力的构造。

①关怀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人文关怀护理基本理论;掌握华生人性关怀的要素;关怀理论的礼仪、关怀性语言的培训;关于对患者实施关怀举措的护理人员讨论会;示范并讲解人性关怀护理操作流程。

②护士长对护士及护生实施关怀。每位护士提出一个关怀护士姐妹的举措,让护士亲身体验关怀,以及护士之间进行自我关怀与相互关怀的实践,营造团队人文关怀的氛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活动缓解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在值班室提供水果点心补充营养关心护士身体;护士有困难及时排忧解难给予慰问;护士生日时奉送生日蛋糕及温馨卡给予祝福。

③责任护士与患者建立关怀性的关系。责任护士每天用专门时间到患者床边沟通,进行心理干预,鼓励引导患者抒发情绪,针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解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重建心理平衡。使用肯定、激励、褒奖、夸赞的语言,并辅以适当的手势和理解同情的面部表情、眼神,通过握手或触摸患者的上臂等肢体语言促进关怀关系的建立。

④人文关怀可持续性举措。护士长定期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实施关怀情况;每月组织1次人文关怀护理查房及时提供指导;每月组织1次责任护士人文关怀场景的模拟及关怀感动故事分享会,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持续性改进。通过不断的实践培养形成护士的关怀习惯,针对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从而建立并发展与患者之间“助人-信赖”的关怀性关系。

讨 论

近年来,新建立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出了患者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强调健康和疾病是自然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医疗服务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使人文关怀护理引起国内护理学者普遍关注[1],护理工作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患者躯体的疾病,而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关注。

我科在2011年3月成为首批人文关怀试点病房,由于病房老年患者多,机体各方面功能都已进入衰老,社会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低下、自理能力下降,还有很多老人都是空巢老人,身边缺少子女的照顾与陪伴,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焦虑,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细心观察患者表情、言谈和情绪变化,给予患者帮助,调整不良情绪。由于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人文关怀思想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方能体现护理人文关怀的真正价值[2]

通过以上病例,展示了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在整个病区的开展,三位“百岁”老人在我们的精心护理下成功治愈出院,建立了深厚的护患之情。2017年8月我院护理部被授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全国首批人文护理示范基地。积极开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护理,是适应新型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既是人性的呼唤[3],也是护理专业准确定位进而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把人文关怀的精髓贯穿到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加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真切感受到优质护理情暖人心,感动服务德艺双馨,树立了白衣天使的新形象,提高了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品质,使人文关怀护理的深厚底蕴得以完美的展现。

参考文献

1.张清云.人文关怀护理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17):29-30.

2.高学琴,何燕,赵振娟.教育环境对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4):14-16.

3.关欣,李琦,樊立华.新世纪医学人文关怀的意义与培养[J].医学与社会,2011,24(4):32-34.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