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史识今,传承创新——腰椎间融合术演义(前传)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知史识今,传承创新——腰椎间融合术演义(前传)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 邝磊 编号 : #131719#
2017-06-02
我要评论

编者按

腰椎间融合术,就像碧绿的树叶,在脊柱这颗参天大树中自成一个世界。小小的树叶中分布着方向不一、长短有别的脉络,每日汲取着阳光,为树干不断输送营养。而不同的腰椎间融合技术,恰宛如树叶上清晰的纹理,传递的是支撑腰椎融合需要的力量。正所谓“一叶一世界,一脉一乾坤”,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能让读者了解腰椎间融合术历史、现状与未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

骨科在线编委会脊柱专业副主编

王冰

第一回 前 传

腰痛至少从青铜时代就开始困扰人类。在已知最早的古埃及外科专著《Edwin Smith Papyrus》(公元前1500年)中就有对脊椎扭伤诊疗的描述。希波克拉底(約公元前460年-前370年)首先采用术语描述坐骨神经,认为其与关节液体的丢失有关,并使用按摩、热疗、卧床等疗法。秦汉时期的中医文献就已对"痹症"有所论述,认为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但是,人类对腰痛的认识并不深入,西方民间医学直到中世紀仍相信腰痛是精神因素引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治疗[1]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解剖学的发展,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腰椎间盘和坐骨神经痛的关系。20世纪初外科无菌技术的发展,开始有人报道椎间盘切除后腰腿痛症状消失,但多数学者,包括当时的神经病理学大师Hermann Oppenheim,仍认为是一种软骨瘤,而非突出的椎间盘[2]


《Edwin Smith Papyrus》 收藏于New York Academy of Medicine

直到1934年,神经外科医生Mixter和病理学家Barr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19个腰腿痛经手术治疗的成功案例,并通过病理证实其并非软骨瘤,而是椎间盘组织,系统地提出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3]。此后又通过更多的手术病例和病理研究进一步阐明其发病机理[4]。至此,椎间盘突出作为一种疾病才被广泛接受。直到1980年代,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CT和MRI,椎间盘病变引起腰痛的理论才得到更充分的支持。

时至今日,腰痛的病因已得到充分和广泛研究,除肌肉拉伤、扭伤有关,肥胖、吸烟、怀孕時增重、压力、姿势不良会造成腰痛外,一些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也可导致腰痛,但最主要的病因还是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现在全球大约有40%的人在一生中曾出现腰痛[5],在发达国家更高达80%[6]。有近9-12%的人(632,000,000)常都感到腰痛,有近四分之一的人(23.2%)在某些时候感觉腰痛,持续至少有一个月[5,7]。腰痛多从20到40岁开始发病[8],在40到80岁的人群中最为常见。随着人口老龄化,受腰痛影响的人将越来越多[5]

腰痛给现代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医疗预算中有很大部分费用被用于腰痛的治疗[9],有四成病假因腰痛造成[10]。病人由于腰痛导致行动能力和生产能力的丧失。慢性腰痛还经常伴随睡眠问題,如入睡时间长、睡眠中断、时间变短、睡眠质量不佳等[11],许多慢性腰痛病人常合并抑郁症和焦虑症狀[12,13]。这无疑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

腰痛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脊柱外科医生来说,手术治疗最为熟悉和常用。在手术治疗中,以腰椎融合术使用最为广泛。腰椎融合术根据手术的入路可分为前路、后路和骶前入路。而广义的前路手术术式包括了前路腰椎间融合术(ALIF)、侧路腰椎间融合术(XLIF)、斜行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LIF)、前外侧腰椎间融合术(ALLIF)等;后路术式包括了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既可选择单一入路,也可以选择联合入路,如前-后路,或者前路-骶前、骶前-后路。

从实现方式看,既包含了开放术式也包含微创术式。而微创术式中又包含了经皮技术、小切口技术、通道技术、腔镜内镜技术。除此之外,融合使用的有自体骨、异体骨、融合器、生物材料或者组合,融合器的材质、设计也是五花八门。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如何在众多的腰椎融合技术当中选择合适的方式,临床上需要我们仔细甄别,科学对待,从而达到开展腰椎融合术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Maharty DC. The history of lower back pain: a look "back" through the centuries. Prim. Care. September 2012, 39 (3): 463–70.

2. Truumees E. A History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From Hippocrates to the 1990s.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2015;473:1885-95.

3. Mixter WJ, Barr JS. Ruptur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ith involvement of the spinal canal. New Engl J Med 1934;211:210-5.

4. Barr JS. Intervertebral disc lesions as cause of sciatica. Br Med J 1938;4067:1247.

5. Hoy D, Bain C, Williams G;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low back pain. Arthritis Rheum. June 2012, 64 (6): 2028–37.

6. Vinod Malhotra, Yao Fun-Sun F, Fontes Manuel da Costa. Yao and Artusio's Anesthesiology: Problem-Oriented Patient Management. Hagerstwon, M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11: Chapter 49. ISBN 1-4511-0265-8 .

7. Vos, T.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 for 1160 sequelae of 289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Lancet. 15 December 2012, 380 (9859): 2163–96.

8. Casazza, B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low back pain.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2012-02-15, 85 (4): 343–50.

9. Borczuk, Pierre.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Low Back P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Emergency Medicine Practice. 2013-07, 15 (7)

10. Manchikanti L, Singh V, Datta S, et al.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epidemiology, scope, and impact of spinal pain. Pain Physician. 2009, 12 (4): E35–70.

11. Kelly GA, Blake C, Power CK,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sleep: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 J Pain. 2011-02, 27 (2): 169–81.

12. Miller SM. Low back pain: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Prim. Care. 2012-09, 39 (3): 499–510.

13. Marlowe 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treatments for low back pain. Prim. Care. 2012-09, 39 (3): 533–46.

作者简介:

邝磊

邝磊,主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博士。

师从脊柱外科专家吕国华教授。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十年,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NASS)会员。

擅长各类复杂脊柱畸形矫正和脊柱退行疾病的微创技术。曾于美国、香港、德国、法国等地访问及学习。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

主审简介:

王冰

王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脊柱外科、湖南省脊柱外科治疗中心副主任,脊柱外科实验室主任。

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委员会委员秘书长、脊柱内镜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内镜专家委员会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和基础学组委员, AOSpine中国部讲师,湖南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The Spine Journal和Spine中文版编委等职。

擅长内镜微创脊柱外科和各类复杂脊柱畸形的矫治。在国家级和国际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0余篇,SCI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