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

首页 >> 文献期刊 >> 正文

经椎间孔楔形截骨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

第一作者:华强 编号 : #127515#
2016-04-11
我要评论

华强  赵慧毅  陈雍君  谢柏臻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术结合椎间隙植骨垫高矫正僵硬型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transforaminal wedge osteotomy, TWO)治疗脊柱胸腰椎僵硬型胸腰椎后凸畸形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15~72岁,平均42.3岁。强直性脊柱炎17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25例,陈旧性结核7例,先天性椎体畸形3例。52例患者均表现为腰背部后凸畸形,腰背痛进行性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8.6分。24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手术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后应用椎弓根螺钉加压并椎间隙植骨垫高融合固定。患者手术前后腰背痛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神经功能障碍采用Frankel分级进行评价。以上指标均与使用PSO截骨组进行比较。


结果 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为65.6°(31°~137°)改善为术后平均19.2°(8°~35°),平均矫正率为68.4%,平均手术时间3.8 h(2.2~5.3 h),术中平均出血量1 220 ml(500~2900 ml)。术前VAS评分平均(8.6±1.2)分降为末次随访时的平均(1.8±0.5)分;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75.6%±8.2%降为末次随访18.4%±8.1%;各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C级4例、D级20例术后均降为E级。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6~60个月),术后6个月截骨部位骨性融合率为94.23%,术后3年全部融合,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丢失5.5°(4°~12°)。与对照PSO组病例对比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改善上具有部分优势。


结论 经椎间孔入路楔形截骨矫形术具有手术切口出血少、神经干扰少、有限多节段截骨创伤小和截骨面融合率高等优势。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