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之:创办中国骨科“黄埔军校”的“骨圣”

首页 >> 热点关注 >> 正文

方先之:创办中国骨科“黄埔军校”的“骨圣”

来源:骨科在线 编号 : #117482#
2015-04-03
我要评论

方先之教授


  方先之(1906~1968),浙江省诸暨人。1925年,方先之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此后,他又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苦读毕业后留校先后担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及讲师。1938年他被派往美国波士顿大学深造,回国后在协和医学院继续任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北京协和医院被迫停办。协和很多知名医师纷纷到天津暂避。1942年7月1日,张纪正、柯应夔等原协和医院医师与方先之商议筹办的天和医院开业,意思是“天津的协和”。方先之负责骨科,兼看外科。骨科门诊开业之后,前来就诊者日益增多,骨科病床总是不够用,于是方先之决定自行筹办天津骨科医院。1944年8月1日,天津私人骨科医院开业,方先之任院长。

  方先之在骨科医疗事业上的贡献很多:他对骨科进行分类,建立了现代骨科建制;他对骨肿瘤的分类简明扼要,人称“方式分类法”;他在全国首创“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手术疗法,使关节骨折的治愈率与功能恢复率大为提高;他反复进行疗效监测,推进中西医结合骨折疗法等。而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他首创了骨关节结核病灶手术清除疗法。

  1950年,方先之首批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奔赴前线救护伤员。在前线,他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骨科专家缺乏,很多伤员未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一些不该截肢的伤员被截肢了。方先之感到非常痛心,同时深感培养骨科人才迫在眉睫。回国后,他联合国内部分骨科专家,联名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成立骨科医师进修班。

  1953年,卫生部委托方先之在天津创办了骨科医师进修班,到他去世时,一共办了15期,每期40人。这些学员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医院,成为我国骨科医学权威。

  按照方先之的主张,骨科医师进修班边上课、边实习,每个学员都要进病房。方先之亲自制定教学计划,编改讲义,亲自讲课,他要求主讲大夫们每年都要在讲义中补充新材料。每一位主讲大夫讲课时,他都准时去听,有的讲稿要经过几次修改才能定稿。方先之还制作幻灯并示教手术,作直观教学。为交流进修医师间的学术成就,方先之在1957年创办了《骨科进修通讯》,作为进修班的学术刊物。这本杂志在1961年改为《天津医药杂志骨科附刊》,是《中华骨科杂志》的前身。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