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椎弓根骨折类型行伤椎植钉的安全性初步观察

首页 >> 文献期刊 >> 正文

不同椎弓根骨折类型行伤椎植钉的安全性初步观察

第一作者:胡海刚 编号 : #108688#
2014-06-30
我要评论

胡海刚  谭伦  林旭  吴超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椎弓根骨折类型的植钉情况并与传统跨伤椎植钉比较,初步探讨经伤椎植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10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56例行伤椎植钉,B组45例行跨伤椎植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类型、骨折节段、Frankel分级、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椎管侵占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伤椎椎弓根骨折类型分为椎弓根与椎体结合处骨折(Ⅰ型34例)、椎弓根腰部骨折(Ⅱ型2例)、椎弓根与椎板结合处骨折(Ⅲ型20例),观察A组术后伤椎椎弓根螺钉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椎管侵占率、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A组Ⅱ型骨折伤椎未植钉,余54例植钉103枚;96枚螺钉位置满意,7枚出现偏差。A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t=4.339,P=0.000),但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89,P=0.929)。10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8.5个月。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A、B组各1例出现内固定物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末次随访时按Denis腰痛分级:A组P1级51例,P2级5例;B组P1级35例,P2级8例,P3级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836,P=0.066)。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椎管侵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B组显著高于A组(P < 0.05)。

  结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伤椎植钉治疗,根据不同椎弓根骨折类型指导植钉,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安全可行。

已评论0

请您登录后再评论

返回顶部